养好保育猪这里两点先做好,一是要细,二是要熟

供稿:猪猪侠

点击:

A+A-

相关行业: 种猪

关键词:

    我要投稿

    对于保育猪来说,饲料一定要粉得细,保育猪除了需要很高的蛋白含量以外,还需要充足的能量供应。粉得太粗的饲料颗粒,无法快速的提供能量供应,然后保育猪死亡率就上升。然后保育其生长抑制,出栏时间就延长,料肉比升高。熟是对大豆来说的。目前的榨油工艺,豆粕的熟化度达不到保育期的要求。细是对玉米来说的。筛片建议用0.8-1.0的,太粗会引起消化不良,易腹泻,粪便中能看到未消化的玉米。

     

      一、保育猪饲养管理目标

     

      育成率97%以上,9周龄转群平均体重不低于20kg,提高整体均匀度,减少弱残猪发生和比例,严格执行免疫计划,严格控制疫病发生(猪瘟、伪狂犬、蓝耳病、副猪嗜血杆菌病、链球菌、气喘病、腹泻等)。

     

      二、存在问题

     

      1、保育期仔猪消化系统繁育不完善

     

      消化器官功能不完善:

     

      虽然已经具有一定的消化吸收能力,但是胃肠道体积和重量仍旧不够理想,运动机能微弱。

     

      1.1、胃酸分泌不足:

     

      胃酸是仔猪防御外界病原微生物的重要屏障,然而仔猪胃酸分泌弱,母乳中的乳糖为胃中乳酸菌的生长提供重要营养来源,乳酸菌分解乳糖产生的乳酸有效补充了胃分泌胃酸的不足;然而断奶以后乳糖来源消失以及应激造成的厌氧菌营养源粘蛋白数量的下降,往往会造成厌氧菌数量的下降和乳酸合成量的不足。

    7237dd77819583ef4dea2c0420d175de_20190327023618946.jpg

     

      1.2消化酶水平低:

     

      仔猪出生以后,在消化器官迅速发育的同时,消化酶的分泌水平也迅速上升,一直持续到8周龄。8周龄以后,乳糖酶活性逐渐减弱,脂肪酶、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趋于正常,仔猪逐渐摆脱母乳,采食饲料;然而,断奶后猪体内的酶活变化较大,脂肪酶、胰蛋白酶、淀粉酶的活性往往会大幅度地下降,但胃蛋白酶的活性则往往不受影响,所以说,断奶后的营养性腹泻主要是肠道(胰酶)消化不良造成的。

     

      1.3肠道微生物菌群未达平衡:

     

      仔猪在刚出生时,消化道是无菌的,出生后2h内粪便中就可检测出大肠杆菌和链球菌等微生物。在出生后到自然断奶的过程中,消化道各个部位逐渐被各种细菌所占据,但并未达到应有的平衡。在应激的条件下,肠道微生物区系的总趋势是乳酸菌减少,大肠杆菌的数量增加,使肠腔积水,上皮细胞破坏,从而导致腹泻。因此日粮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可以促进肠道健康、稳定肠道的微生物平衡,从而解决因菌群失调造成的腹泻等问题,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2、免疫系统发育不健全

     

      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主要依靠母乳中获得的免疫球蛋白,仔猪从初乳中获得的被动免疫抗体水平在7日龄达到高峰,在7日龄后的三周内很快下降,在4日龄后肠道粘膜才粘附母乳中的IgA,形成局部免疫,仔猪自身的免疫系统要在出生后7-8天才能启动,3周龄时才开始正式建立自己的免疫系统,直到六周后才逐渐趋于完善。

     

      3、体温调节功能不健全

     

      皮下脂肪不发达,仔猪容易产生冷应激,易受外界环境的变化造成抵抗力下降和发生腹泻等疾病。转群、分群、合群,密度过大,气候突然变化,换料,免疫、惊吓等应激。

     

      4、霉菌毒素污染

     

      由于农业生产转型,粮食的收获方式和贮存方式发生改变,近几年来我国华北地区在玉米收获季节易出现阴雨天气,造成玉米产生霉菌毒素。黄曲霉毒素B1:造成肝脏损伤,免疫抑制等。玉米赤霉烯酮:具有类雌激素作用,造成母猪外阴红肿、假发情、外阴炎症、乳腺肿胀、阴道和直肠脱垂、窝产子数减少流产及不孕,公猪睾丸萎缩、精液质量下降、性欲降低等,新生仔猪八字腿等。T2毒素:刺激皮肤和黏膜,引起口、唇、肠黏膜溃疡和坏死等。呕吐毒素:造成呕吐、拒食、采食量下降等。烟曲霉毒素:造成肺水肿等。赭曲霉毒素:造成肾脏损伤、免疫抑制等。

     

      保育阶段因为这些问题影响着保育猪的成活率,那么我们解决这些问题当然能够提高成活率,当然效益也就上去了。


    (审核编辑: 猪猪侠)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