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猪价暴跌的深层面纱 我国养猪业迎来“寒冬”——2005年国庆前后猪价暴跌原因解析及后市走势预测

供稿:刘刘刘

点击:

A+A-

相关行业:

关键词:

    我要投稿

      揭开猪价暴跌的深层面纱 我国养猪业迎来“寒冬”——2005年国庆前后猪价暴跌原因解析及后市走势预测

      冯永辉(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市场与信息研究部)

      摘要:本文从产业链的角度出发,解析了国庆前后“猪价不涨反而暴跌”和“猪肉价和活猪价波动并不同步”现象发生的原因。同时对生猪市场后市走势以及将对饲料需求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预测。同时提醒读者关注当前部分省份的玉米霉变现象,其可能对后市走势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国庆前后,国内生猪行情出现了节日期间活猪价不仅没有上涨,反而暴跌的现象。多个省份活猪价格跌至成本线以下,亏损严重。但与此同时,猪肉价格并未出现于或猪价同步波动的现象。对此现象,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是“猪多了”的原因,笔者对此持认同态度,但认为,这仅仅是基础,另有其他因素导致了此两种罕见现象的同时出现。

    1 我国生猪生产区域布局

     

     

    图1 我国猪肉生产区域分布情况

      我国是世界养猪第一养猪大国,约占全球猪肉产量的49%。如图1,2004年我国猪肉总产量5384万t,其中四川省609万t,河南500万t,湖南492万t列前三甲,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11.3%、9.29%和9.14%,合占29.73%;山东、河北、广西、湖北和广东分列第四到第八位。前八位省份猪肉产量合占全国总产量的57.13%,近2/3。由此不难看出,我国生猪生产主要集中在黄淮流域粮食主产区和西南、两湖两广等地。

      分析认为,从畜牧经济学角度出发,养猪业为耗粮型畜牧业,需要消耗大量的玉米等粮食作物,为降低成本,将粮食就地转化为畜产品,以提高农作物附加值,养猪主产区主要分布在粮食主产区应为比较合理的布局。从我国生猪主产区区域分布看,黄淮流域为我国粮食主产区,较为合理,养猪业规模化程度高。四川作为我国第一养猪大省,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有关,不仅玉米等粮食产量大,而且青饲料资源丰富,气候湿润,非常适合发展养猪业,规模化程度较低,但发展较快。湖南、湖北是我国主要的水稻等粮食主产区,且气候适宜,交通运输较为便利,规模化程度高;广东、广西、江苏等地临近我国东南沿海主要的经济区,养殖成本相对较高,但规模化程度高,广东、上海等地养猪业有逐渐向周边省份转移的趋势。东北三省虽然也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区,但数据表明,其养猪业并不发达,三省猪肉总产量仅占全国的8.58%,不及河南一省猪肉产量,但其充足且优质低廉的玉米、大豆等饲料粮供应为其今后养猪业的快速崛起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后劲十足,有成为我国养猪大省的潜力,值得关注。

    2 猪价走势: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选取河南、四川、湖南、广东四省代表我国生猪产区进行猪价走势分析。今年以来我国猪价总体呈回落之势,但国庆前后出现了史上并不多见的节假日期间,活猪价暴跌,而猪肉价相对平稳的现象。

      活猪价格走势:虽呈回落之势 但国庆前后跌幅、跌速均超出预期

     

     

      图2 2002年-2005年10月国内生猪主产区活猪价格走势

      如图2,2002年-2005年10月上半月四主产省活猪价格走势显示,我国生猪主产区活猪价基本同步。均自2003年8、9月份开始上涨,并在2004年9月份涨到最高点,价格分别在:河南9.43元/kg、四川9.05元/kg、湖南10.16元/kg、广东10.53元/kg,之后平稳缓慢回落,较高点前的价格上涨期比,回落期价格相对平稳,价格回落速度慢、幅度小。至2005年4月以前,各省之间保持着合理价差,但5、6、7、8月,四川猪价下跌速度明显快于其他三省,跌幅较大。8月份四川活猪价已跌至6.04元/kg,逼近成本线。分析认为,猪链球疫情是造成四川猪价快速下跌的主要原因。同时不难看出,疫情期间其他主产省猪价受其影响较小,未对全国猪肉消费需求造成较大的影响,猪链球菌疫情仅对四川省造成阶段性区域性影响。

    1  1015日前后国内各地活猪价格

    省份

    价格:元/500g

    省份

    价格:元/500g

     

    四川

    2.6

    黑龙江

    3.4

     

    湖南

    3.6

    北京

    3.6

     

    湖北

    3.6

    天津

    3.2

     

    河南

    2.8

    广东

    3.8

     

    山东

    2.8

    福建

    4

     

    河北

    3

    上海(本市)

    3.6

     

    辽宁

    3.2

    外省入沪

    3.2

     

    安徽

    3.4

    江苏

    3

     

    备注:价格为1015日前后典型抽样调查所得,各地价格在此基础上下浮动0.1-0.2/500g

     
     

      9月份上半月各地猪价仍保持在较高价位,部分地区还有小幅上涨,如四川9月份活猪价为6.49元/kg,较8月份上涨了0.45元/kg,表明四川已走出猪链球菌事件阴影。但自9月中旬开始,各地活猪价在节日临近,纷纷看涨的期盼下,不仅没有上涨,反而开始下跌!且国庆期间跌速加快,至10月15日左右,各地猪价已跌至成本线附近(请参考表1),大部分省份因为前期成本较高,已经亏损。国庆前后猪价跌幅、跌速均超出预期。

      仔猪价格走势:与活猪价同步 折射补栏低迷

      仔猪价格波动是养猪生产、养殖户补栏积极性变化的体现,由此可以推测不同阶段生猪存栏的变化,和预测后市生猪出栏。据此分析我国生猪主产区仔猪价格波动。如图3,仔猪价基本与活猪价同步,但在2004年9、10月份仔猪价最高点前,上涨速度较活猪价快,说明补栏仍较集中,缺乏理性。而在活猪价及仔猪价高点以后,仔猪价长期保持高位,一方面说明仔猪供应并没有大量增加,由此推测出前期母猪的大量补栏时间相对靠后,仔猪出栏高峰和生猪出栏高峰还未完全显现,猪价下跌的主动力并未在仔猪高价时表现出来,为后市暴跌埋下伏笔;另一方面还反映出,猪病始终困扰着生猪生产,仔猪成活率较低,以及养猪从业者在猪价最高点过后的回落期,普遍对后市缺乏理性判断,感性的认为 “收获的季节”还没有结束,熟不知,“秋天过后就是寒冬”。

     

     

      图3 2002年-2005年10月国内生猪主产区仔猪价格走势

      由图3可知,主产省仔猪价格在今年一季度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二、三季度出现较快下跌,9月份各省仔猪价为:广东12.7元/kg、湖南12.87元/kg、四川8.32元/kg、河南13.89元/kg,较3月份下跌了15.7%,14.9%、25.8%和16.6%,四川跌幅最大,受猪链球菌事件影响较深。国庆前后,仔猪价与活猪价同步出现暴跌,跌幅在1.2元/kg以上,且出现育肥猪养殖户几乎停止补栏,母猪养殖户仔猪积压,销售困难,纷纷降价。

      猪肉价格走势:虽小幅回落 但仍在高位运行 与活猪价不同步

     

     

      图4 2002年-2005年10月国内生猪主产区猪肉价格走势

      猪价暴跌事件中一个关键分析点在于,在活猪、仔猪价暴跌的同时,猪肉价格却保持相对平稳,跌幅较小。因此我们在此对猪肉价格波动特点做详细分析。猪肉价格是直接反映终端产品猪肉的供应和消费需求情况的,因此,主要据其判断消费需求和生猪加工、供应情况。如图4,猪肉价格在2004年9月份最高点前的上涨期,上涨速度慢、幅度小、时间长,而且基本和下降期保持相对平衡。这一方面说明,猪肉消费需求相对变化较小,另一方面说明肉类加工企业的库存对调整猪肉的供应起到了一定的作用。2004年主产省猪肉价格涨至最高点,分别为:河南15.23元/kg、湖南16.35元/kg、四川15.2元/kg、广东15.54元/kg,至2005年9月份分别下跌至12.97元/kg、13.19元/kg、11.95元/kg和14.32元/kg,历经一年猪肉价仅下跌14.8%、19.3%、21.4%和7.9%,价位与2004年禽流感过后相当。因此不难看出,猪肉价从此价位涨到最高点仅用了4、5个月,而下降到此价位却用了一年,下降期维持了相当长时间的高价位,价位下跌速度、慢跌幅小。

      国庆前后,各地活猪价和仔猪价大幅下跌,猪肉价亦受到影响出现下跌,但跌幅明显较小,在0.4-0.8元/kg。未对活猪价格下跌起到拉动。

    3 养猪盈利分析

     

     

      图5 2003年-2005年10月国内生猪主产区养猪盈利情况

      生猪主产区养猪盈利情况是整个养猪业的核心,盈利的多少所带来的影响范围广且深,它可以对仔猪补栏产生直接影响,又可以波及饲料需求,是判断养猪生产形势的重要参考。如图5,国内生猪主产区养殖盈利在2003年非典期间遭遇了长达半年之久的亏损,2003年8、9月份后恢复至盈利,并在当年年底进入头均50元以上的正常盈利区,直到今年8、9月份左右重新回落至头均50元以内的微利区。盈利期维持了两年以上,每头平均盈利146.2元,非常可观!今年一季度盈利平均水平在226.8元/头,二季度为122.8元/头,三季度为63.8元/头。盈利虽呈快速回落之势,但9月份盈利仍在平均50元/头以上的正常盈利区。

      国庆期间活猪价格的暴跌,导致养猪迅速由盈利转入亏损。据调查,以10月15日前后的活猪价格和前期投入计算,每头猪的亏损为118元/kg。分析认为,主要原因为前期仔猪和饲料成本过高导致活猪成本价上升,主产区国庆期间出栏的生猪成本价在3.2-3.8元/500g,部分省份跌至2.6元/500g、2.8元/500g,已远远低于此成本价,每头猪亏损100元左右,亏损严重!

    4 剖析猪价暴跌

      分析过国内生猪主产区活猪、仔猪和猪肉价格走势以及养猪盈利情况后,不难看出,此次国庆期间的猪价暴跌确乃大势所趋,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国庆前后为猪肉消费的一个小旺季,即使出栏将有所增加,猪肉市场仍供大于求,活猪价下跌,但活猪价跌幅如此大,而猪肉价却保持相对平稳,下跌幅度远小于活猪价,确为罕见。其中必存在“不合理性”!笔者认为,猪价暴跌事件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是统一的,以下对事件进行辩证分析。

      大势所趋:前期种猪补栏量大为生猪生产提供充足动力 供大于求的趋势明显

      业界通常最为关注的是活猪价、仔猪价和猪肉价的走势,普遍对补栏缺乏关注,即使对补栏有所关注也主要集中在肉猪育肥户的补栏方面,而普遍对种猪的补栏缺乏关注。生猪生产的原动力即在于种猪的存栏变化。笔者以种猪补栏系数(不同时期)对2003年非典前后至今对种猪补栏情况作以分析,如图6。

     
      图6 2003年-2005年10月国内生猪主产省种猪补栏情况

      由图6可知,种猪补栏真正的旺季是从2004年的禽流感时期开始的,之前与猪价和养猪盈利并不同步。也正因为前期种猪的补栏不足以弥补在2003年非典期间所产生的空档(2003年非典期间国内不少地方出现宰杀母猪的现象)才导致了2004年9、10月份期间的猪价、创历史最高。最高点时虽然猪价非常高,但真正赚到钱的养殖户却很少,因为母猪存栏不足导致当时市场上的出栏活猪和仔猪都很少。也正因为种猪的补栏较猪价攀升和养猪进入盈利晚,才保证了猪市创纪录的维持了两年以上的盈利。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认识到,2004年3、4月份后种猪补栏进入旺季,直到2005年6月份,种猪的补栏均保持在较高水平。二元母猪在补栏后4个月左右达到体成熟,配种,再经过近4个月的妊娠,产仔,仔猪1个月后出售育肥,再经4个月后出栏上市。以此推算,2004年4月份后的第13个月也就是2005年的5月份开始,仔猪出售迎来旺季,17个月后的2005年9月份开始,生猪市场将迎来出栏旺季。从上文对仔猪、活猪价格走势的分析,也正验证了这一点。

      因此,笔者认为猪价暴跌乃“大势所趋”、情理之中,符合市场经济供求关系的变化规律,具有合理性。

      活猪价与猪肉价不同步 暴跌现象的根源在于“猪链球菌”事件

      由上文对各主产省猪价走势的分析,我们已经得出结论,四川“猪链球”事件对猪价和猪肉的消费影响是阶段性和区域性的,并非是全国性的。因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国庆期间猪价暴跌是前期补栏过旺,迎来出栏旺季,这一点笔者已进行深入分析论证,认同。但是此观点是不支持国庆期间活猪价与猪肉价波动不同步的。国庆期间供应和需求同步放大,虽仍供大于求,但出现活猪价暴跌、猪肉价缓落确实不能仅仅解释为“猪多了”。笔者认为,生猪的购销环节出现不协调现象是导致猪价暴跌而猪肉价小落的根本原因,而购销环节受阻的根源在于“猪链球菌”事件的后续影响。

      4.2.1 四川猪链球菌事件的根源在于散养户“私屠滥宰”

      2005年6、7月份四川猪链球菌事件发生的原因在于:散养农户私自屠宰生猪,导致猪链球菌通过接触而传染给人。事件折射生猪购销环节两大弊病:一是养殖户利益缺乏保护,以生猪为核心的产业链各环节利润分配不合理,屠宰环节和生猪运输销售环节利润过高,作为养猪业主体的养殖户,养猪利润和收入过低,病死猪舍不得处理掉;二是屠宰行业缺乏有效管理,私屠滥宰严重。

      4.2.2 猪链球菌事件带来观念变革 生猪屠宰管理加强

      四川猪链球菌事件中累计报告人感染猪链球菌病206人,其中死亡38人。在章显“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人的生命安全事件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反思,人的观念发生变革。为此,国家有关部门在事件过后不久便做出了实际行动,吸收事件带来的教训,制定、完善有关关管理法律法规,并采取一系列措施、行动治理屠宰行业。商务部8月28日透露,为加强生猪屠宰管理,将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商务部已讨论通过《生猪屠宰管理条例(修改稿)》,并上报国务院法制办审定。

      采取的行动主要是自9月份开始在全国各地打击私屠滥宰,对肉类加工企业的生产进行监督抽查,以此保证国庆期间肉类食品的安全。我国生猪私屠滥宰现象普遍!私宰户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种是屠宰病死猪的私宰户,食品安全的最大隐患,主要打击对象,对生猪供应影响较小;第二种是在农村广泛存在,以本地市场为主,就地屠宰本地猪,但不够规范的私宰户。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此次行动主要影响对象,对生猪供应影响较大;第三种是一定规模的屠宰场,受利益驱使,屠宰本地猪和收购的外地猪等,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此次行动的重点打击对象,对生猪供应影响较大。国庆期间各地开展得对以上三种私宰户私屠滥宰行为的打击,同时对规模肉类加工企业的监督抽查,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养殖户预出栏活猪的收购受阻。

      散养在我国仍占主体,而散养户的猪多被猪贩子收走,大型正规屠宰企业一般和较大的生猪供应企业或个人以合同订单形式建立购销关系,散养户生猪很难进入大型正规屠宰企业。而私屠滥宰利润丰厚,普遍存在,有不少散养生猪流落至私宰点。打击私屠滥宰活动开始后,不少私宰点和猪贩子受到打击,不敢收猪。据调查,国内不少地方在国庆前后均出现“节日临近,猪贩子反而少了”的现象。这导致产区不少预出栏活猪积压,价格暴跌。

      4.2.3 猪链球菌期事件导致大型肉类加工企业猪肉库存量大 国庆期间释放库存

      私屠滥宰受到打击后,让出来一定的猪肉供应分额,对猪肉价格产生支撑。猪链球菌事件期间,猪肉消费虽无普遍大幅回落,但较平时下降不少,同时,猪肉出口受阻,导致大型肉类加工企业猪肉库存增加。国庆期间,猪肉消费较旺,肉类企业纷纷释放库存猪肉。从而保持国庆前后猪肉的供销基本平稳,猪肉没有出现如活猪价暴跌的现象。

      综合以上各点,笔者认为,正如那句哲言:“存在的即是合理的”,“猪价暴跌”和“猪肉价、活猪价波动不同步”现象发生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均是合理的,均有其内在的原因,两者共同作用产生两种现象。

    5 后市走势预测

      通过对猪价暴跌因素的分析,后市猪价走势如何便不难做出判断。笔者认为,短期内活猪价将出现反弹,回归理性价位,猪肉价将回落,缩小与活猪价之间的价差;远期猪价仍将保持低位震荡,养猪盈利在50元以下,在“亏损与微利”间徘徊。

      5.1 种猪补栏充足产生的影响将在后市得到释放 养猪业“寒冬”已经来临

      从上文中不难看出,2004年4月份开始的长达一年的种猪补栏高峰,将对随后的生猪行情产生重大影响,基本决定了后市的基本走势将以低迷为主。养猪业收获的季节已经结束,寒冬已经来临。“有涨就有落,有赚就有赔”这是市场价值规律的体现。需要从业者从辩证的角度理性看待。

    5.2 短期内猪价将回归本位

      从猪价暴跌的原因解析可知,私屠滥宰现象严重对猪市的影响不容小觑。需要法律对其管理环节的各种行为进行规范,对不法行为严厉打击。只有这样,人民的生命安全才能得到保护。随着大型肉类加工企业的库存猪肉逐渐消耗,短期内猪价将回归本位,猪肉价将缩小与活猪价之间的价差,回落。

    5.3 饲料成本走势预测

      饲料成本在养猪生产中占总成本的60-90%,成本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后市猪价走势、养殖盈利以及补栏积极性的高低。当前规模饲养发展速度快,饲料粮的消耗呈逐年上升的态势。这将加速我国粮食供求关系从供大于求向供不应求的方向转变。

     

     

      图7 2001年-2005年10月国内生猪主产区育肥猪配合料价格走势

      如图7,自2003年10月份后,主产省猪配合料价格长期处于高价位运行,一方面反映出规模饲养发展较快,饲料需求增加,另一方面反映出饲料价格和猪价波动相互推动,联系紧密。今年以来,我国南方各地多次遭遇暴雨和台风袭击,给粮食增产带来了巨大威胁。同时,近期北方玉米霉变事件再次发生。这些均有可能对明年的饲料粮供应产生影响。后市饲料成本存在上涨的可能性。

      6 当前部分省份的玉米霉变现象值得关注

      笔者认为,后市活猪供应将逐渐增多,猪市将迎来寒冬。若以养猪业周期变化理论看,此次养猪盈利周期自2003年8月份至今已26个月盈利期,亏损期即使较短,估计也应在10个月左右,甚至更长。但是2003年黄淮流域的玉米发霉现象对2004年9月份猪价飚至历史最高点起到了关键作用告诉我们,玉米作为养猪主要的饲料来源,其质量问题值得关注。

      据调查,9、10月份黄淮流域玉米霉变现象再次发生。部分省份地区在玉米腊熟期连降十几天雨,霉变严重。如:河南中南部,山东西南部、安徽、江苏北部等地均有玉米霉变现象发生。其将对猪市后市产生何种深度的影响,值得密切跟踪和分析评估。

    7 浅析生猪行情对饲料需求的影响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后市生猪出栏的逐渐增加,一方面使饲料需求有逐渐转旺的可能;另一方面,出栏增加,猪价逐渐下跌,养猪盈利减少,对饲料的购买力也随之下降,饲料需求又有逐渐走向低迷的可能。因此,生猪出栏增加对饲料需求的影响存在两面性,但两方面并不矛盾,需辩证分析对待。因为“生猪出栏量——饲料需求——购买力”三者互相作用被表现出来的是不同时期不同的猪价和饲料价格,三者有一个平衡点。如:饲料价格高且需求旺的点是出现在猪价和盈利最高点过后回落期的中间阶段,即非猪价和盈利的最高点(此时盈利水平高,购买力强),亦非猪价的最低点(此时猪的供应量大,需求旺)。因为此时猪价、盈利保持在较高水平,对饲料的购买力强,出栏量亦呈增长势头,需求量大。此阶段以前,购买力强但出栏量小,需求量也小,以后虽需求量大,但购买力弱。

      因此不难看出,当前正值生猪对饲料需求的一个旺季,后市需求量较大,但盈利差,购买力弱,饲料需求并不乐观。以上观点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结论

      总之,通过对国庆前后“猪价暴跌”“活猪、猪肉价波动不同步”现象的解析,我们不难看出,生猪市场将继续向供大于求的方向变化,猪价下跌乃大势所趋。短期内出现大幅上涨并维持高价位,盈利反弹至高水平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养殖盈利周期的盈利期基本已经结束,后市可能将迎来半年以上、甚至一年以上的微利、亏损期。养猪业的“寒冬”即将到来,无法避免。

    (审核编辑: 刘刘刘)

      回盛股份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