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母猪生产节拍如何符合猪市行情
举报
作为自繁自养猪场,最令人头疼的的问题莫过于生产周期长,资金周转慢,投资大,风险高,自繁自养猪场如何在市场竞争中长久立于不败之地呢?下面我对这一问题谈一下看法。
首先谈一下母猪,母猪达到性成熟配种日龄7-8个月,妊娠期114天,断奶日龄28天,一周后再次配种,育肥猪从出生到出栏是5.5-6个月。这是猪的生产中的一些基本数据。我们可以这么理解一下:母猪从出生到产猪即“猪见猪”是11-12个月;母猪从出生到生产的猪出栏即“猪见钱”是16个月;“两代猪”相见,即:断奶日龄加配种期和妊娠期5个月。
这就意味:只要是补栏一头母猪,16个月后便会有数倍的猪出栏,此后,每隔5个月便会出栏一批猪;相反,每减少一头母猪等于减少11-12个月后的数倍出栏猪,从而引起市场供需变化,扑朔迷离,令人惊心动魄,云萤雾绕。
其次谈一下行情,每次行情高峰常常引起大量的母猪补栏,这便造成16个月后的行情低谷,于是就形成了几年一轮回的“猪周期”见(图1);猪周期的变化要以市场上基础母猪量的变化为准;生猪步入市场经济有近二十年,在这些年中生猪价格较为明显的‘大周期’共6次,分别出现在1994,1997,2000,2004,2008年,2011年或即将到来的2014.‘大周期’的特点是‘不规律中有规律’。‘大周期中小周期’。是大周期的时间段长短不一,很不规律,从26个月----50个月不等。不规律中有规律:是大周期的时间段隔离很有规律,是逐年延长。由于一年中各月的的肉类消费的不平衡性,又形成了半年一风景的“年周期”(见图2),全年肉品消费的最淡季农历的二三份,除了高利润年份外,二三月份都是年内的低谷,和四五六形成了年内的淡季,而中秋春节旺季肉品消费量是淡季的数倍,往往形成年周期内的高峰。 随着进入生猪行业的成分越来越复杂,生产的模式越来越多,生产者的行为多样性越来越明显,再加上疫情、行情、政府调控,养猪人和买猪人(猪肉经营者)的心理情绪等,都很容易产生趁哄压栏、抛售、抢购、压价等行为。不确定因素也越来越多。使猪市的周期的规律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总之, 作为自繁自养猪场,要适当的调整存栏结构,让母猪的生产节拍去符合猪市行情,不盲目跟风。根据“猪周期”增加低谷之中的后备母猪数量,(见图三)增加高峰期间的出栏量,减少高峰后期母猪存栏量。根据“年周期”,要增加正月期间配猪的数量,增加春节旺季的出栏量。尽量减少其他月份的配猪数量。这样才能让母猪的生产节拍适应猪市行情的变化。
邢敬朝
2013.2.28早
-
0
-
0
-
分享
0人已赞
- 还没有人点过赞,赶紧点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