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瘟疫论,看非瘟
举报2018年非洲猪瘟肆虐大江南北,造成极大的损失,引起了各行各业的关注。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 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出血性的烈性传染病。该病发病急,病死率可高达90-100%,目前无有效疫苗和防治药物,是对养猪业危害最为严重的疫病之一。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非洲猪瘟病毒在环境中较为稳定,在空气中能保持活性数日,在血液、粪便和组织中可长期存活,在未熟肉品、腌肉、泔水中可长时间存活,在冻肉中存活数年至数十年。该病毒对高温敏感,60度温度持续20分钟即可灭活。常用的碱性、含氯消毒剂也可杀灭病毒,如:次氯酸钠、氢氧化钠等多种消毒液都可杀灭非洲猪瘟病毒。
病猪是非洲猪瘟传播的传染源,其组织器官、分泌物、排泄物、血液等都含有病毒,可污染圈舍、器具、垫料、饲料、车辆等。目前,健康生猪主要因接触病猪及被病毒污染的饲料、饮水、餐厨剩余物等被感染,消化道和呼吸道是最主要的感染途径。此外,携带非洲猪瘟病毒的钝缘软蜱也可以通过叮咬健康生猪传播非洲猪瘟病毒。因毒株、宿主和感染途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OIE《陆生动物卫生法典》规定,家猪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的潜伏期为15天。由于非洲猪瘟病毒很难杀灭,在以后的漫漫养殖路中,非洲猪瘟会和蓝耳病,圆环病毒,传统猪瘟一样变成猪场常驻病毒,抗非防瘟刻不容缓。
虽然国家对非瘟非常重视,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科研人员已经在国际期刊发表文章,称成功分离出了我国第一个非洲猪瘟病毒毒株。但由于非洲猪瘟病毒的特殊情况(多种血清型)所以对制作生产疫苗制造了很大的困难。虽然没有办法直接给猪提供疫苗免疫,但通过隔绝传染途径和减少易感动物,都可以有效的预防非洲猪瘟。
隔绝传染途径,通过对猪场内外,人员的消毒加上杀灭驱赶体外寄生虫及老鼠等可以做到,封闭式的管理模式养殖中会逐渐形成,这些工作都是在隔绝传染途径。
而减少易感动物,要分为两个方向,一是防,二是针对解除症状,对于防就是全面提高机体抵抗力,而解除症状就是按照中医的应症治症的方法,用中医的思路去看病情发展,不去考虑到底是什么病,而只要去考虑是什么症就好了。
现在非猪中的急性症状多表现发病前少有或无先兆,病猪突然意识丧失,双眼球上翻,呆视,面部或四肢肌肉突然痉挛,呈阵发性或连续性、不自主性、强直性抽搐,持续数秒至几分钟;呼吸急促、暂停或不规律;体温骤升高达41~42℃,头面部肤色急剧变红;多在几小时内死。病猪舌质红,苔黄厚腻,小便短赤,眼目遍身皮肤皆黄染。剖检可见皮下脂肪黄染,胸腹腔大量积液呈血红色,凝固不良,脾肿大4~5倍,紫褐色,胃肠黏膜出血。
根据中医学瘟疫病(明代吴又可认为外邪戾气,杂气从口鼻而入,则发为温疫病)之范畴。“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毒者,邪气蕴郁不解之意也”。结合剖解症状分析,急性的非洲猪瘟是血热两幡的热入血分症。热入血分证表现为,血行不畅,运行阻滞是本证主要病机。凡离开经脉的血液;未能及时排出或消散,而停留于某一处;或血液运行受阻,壅积于经脉或器官之内,呈凝滞状态,失去生理功能者,均属瘀血。临床表现就是脏器的多处出血,皮下黄染等症状。但由于急性病发病太快,症状太急,基本没有办法去治疗,所以我们更多的时候防治的是亚急性和慢性的非洲猪瘟。
亚急性、慢性的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及辩证:
气血双亏贫血证【症状】卧式异常,咳嗽无力,音哑。眼眵多,身体困倦不欲动,精神疲惫,昏昏欲睡,全身肤色苍白,严重者出现四肢无力,体冷畏寒,肢足逆冷,小便清白,大便溏泄,倒地不起而不死,全身柔软不挣扎,个别出现肢端麻痹,眼盲,舌红苔黄,咽肿。
中兽医辩证亚急性和慢性非洲猪瘟是由于气血两亏,正气不足,阳虚体弱而导致的抵抗力下降,易感度增加。防治需要从两个方向下手,首先是发热,发烧发热会蒸腾津液导致本来就气血虚的机体津液流失,造成更大的损伤。及时凉血止热,可以很好的保护脏器不被高热灼伤。其次,滋补,补气养血,扶正助阳,提高机体抗病性。
柴葛解肌散,采用基础方组方,突出了凉血解热,解肌解表的作用能够快速解除由于多种问题导致的机体发烧发热。
柴葛解肌颗粒,变种方组成,突出了补气养血,滋阴助阳,扶正固本的作用,对于气血两虚,久病伤身,以滋补为主。
双葛相加,不仅对于亚急性和慢性非洲猪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还对传统猪瘟及多种病毒性疾病都有很好的防控作用。在这个多病的时间中用于猪场净化,防控病毒性疾病必备套餐。
两柴结合,一袋柴葛解肌散加二代柴葛解肌颗粒混合拌料一千斤,连续使用十五天,提高整体抵抗力,防控疾病,快乐养殖,安全养猪。
-
0
-
0
-
分享
- 还没有人点过赞,赶紧点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