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豆粕市场跟盘创新高,“异地同价”现象增多引关注

供稿:刘刘刘

点击:

A+A-

相关行业:

关键词:

    我要投稿

      进入本周,由于美国中西部主产区短期面临干燥、高温的天气影响,加剧全球市场对美豆增产前景的担忧,而借助8月关键生长期间美国主要种植带区域天气的不确定性,包括历年9月初容易出现的“早霜”威胁对今年晚播大豆单产的影响更为敏感,美国基金等主力多头近期成功推涨CBOT大豆期货合约突破反弹并升至年内新高。与此同时,随着近来美盘、连盘大豆及其制成品期货盘面“涨势如虹”,国内油厂顺势跟盘大幅抬升豆粕现货报价,其中国产普通(43%蛋白含量)豆粕价格在短短近一周时间里,轻松完成向上突破4000元/吨、4100元/吨和4200元/吨重要整数关口的“三级跳”走势。不过,业内人士也注意到,近期受到美豆期货盘面持续冲高的外围市场支撑,国内沿海主要压榨区域之间的豆粕价差几乎被抹平、部分主产区之间的“基差”水平甚至发生倒挂现象,是否隐含单边“资金市”背后的高位振荡风险值得斟酌。其具体原因JCI现结合主要市场新特征概要分析如下: 
         
         其一,国内豆粕市场如期迎来“秋老虎”行情,油厂全面盈利伴随“异地同价”现象 
         
         正如近期汇易网豆类分析文章中所阐述过的,今年8月12日美国农业部(USDA)发布的供需报告数据中,首次基于7月份来自主产区的田间初步调查数据,首次大幅调低了对于2013/14年度美国大豆的单产和产量预估值,分别由原先预测的44.5蒲式耳/英亩、34.20亿蒲式耳调降至42.6蒲式耳/英亩、32.55亿蒲式耳。由于USDA关键报告的重大利多影响也揭开了年内最大一轮上涨行情的序幕,并且进入本周以来美豆盘面仍然一鼓作气、屡创新高。本周二(8月27日)盘中,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主力1311合约最高突破14美元/蒲式耳,较8月初累计涨幅已经超过20%;同时,按照外盘期价折算,今年10-12月船期的进口美国新豆成本已经升至4400-4500元/吨附近,较近月低点上涨500元/吨左右! 
         


         相应地,由于中国大豆市场对外依存度目前已经升至高达八成左右,国际市场上特别是美国大豆期、现货价格对我国豆粕等豆类产品行情的长期走势产生着主导影响,而此轮美豆天气市场的持续升温无疑也在不断“灼热”油厂跟盘提价的热情。参见表格可知,进入8月份以来,国内沿海地区主要口岸的进口大豆库存仍然高企,但部分港口的库存已经开始呈现下降态势,这也表明前期我们预测的8月份中国进口大豆采购需求放慢的市场特征被映证。同时,更为重要的是,随着近期国内豆粕价格跟盘全线飙升、豆油行情同步反弹,大豆压榨企业实现全面扭亏为盈,每吨盈利水平已经回升至200-300元/吨以上,南方港口与北方港口之间的豆粕现货价差也明显缩窄,加工环节倚重外盘豆价短期暴涨的跟盘特征显著…… 
         
         其二,期货市场向来单边行情“花无百日红”,国内油厂“提价联盟”后期可能松动 
         
         不过,JCI也注意到,由于8月份以来国际市场大豆期、现货价格演绎年内最大的一轮单边“跃升”行情,不仅出乎业内大多数机构的预料甚至连部分油厂也感到意外,随着短期我国沿海地区大豆压榨企业蜂拥跟盘提价下游产品,部分主产区域之间的现货豆粕价差明显缩窄甚至出现“倒挂”现象,这也意味着一旦后期美豆冲顶之后出现技术面调整波动,国内豆粕市场上作为卖方环节的榨油企业,同样也可能会出现从跟盘调价的“提价联盟”到“八仙过海”的分化营销之变盘风险,值得关注。 
         
         根据美国气象机构发布的预测报告显示,本周期间美国中西部地区将会出现高温干燥天气,引起市场担忧;不过,中西部大部分地区夏季期间一直干燥,但是温度一直异常偏低,制约了作物生长压力,同时本周晚些时候美中西部一些地区迎来急需的降雨,可能缓解近期的干燥天气状况。综上所述,面对美国大豆市场“让天气飞”的单边上涨走势,国内饲料养殖企业和中间贸易商开始显现“恐高”心态,近日国产豆粕现货成交呈现“量价分离”、沿海主产区域之间油厂报价呈现“异地同价”现象,应当注意防范期货市场骤涨之后“急停”、回调的高位振荡,买方采购策略仍宜动态维持安全库存、谨防盲目追高的“接棒”风险。 

     

      回盛股份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