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豆粕供需双方持续博弈

供稿:弼马温

点击:

A+A-

相关行业:

关键词:

    我要投稿

    在美豆收获前多头节庆头寸,因而推动近月11月合约跌至逾三周最低价位,尽管美国农业部连续下调美豆生长优良率,但市场对此并不认可,普遍预期后期美豆单产仍将继续上调。而国内豆粕市场的总体抗跌性较强,虽然跟盘有所松动,但主流油厂豆粕报价仍居于高位振荡,豆粕市场供应呈现南紧北松的态势,部分油厂开机水平因进口大豆到港预期偏低而明显下滑,且对成交也有所限制;因而在供需双方持续博弈之下,美豆走势依然较为关键(周五,CBOT大豆录得约一个月来最低收盘价,因受技术性卖盘和积极性收割压力的拖累)。 
    一、国内豆粕供应偏紧仍将支撑行情,终端饲企总体追高心态谨慎 

    从8月份以来,来自畜禽饲料需求的向好,为国内豆粕现货市场提供支撑,加之杂粕货紧价高也促使一些饲料企业增加豆粕替代用量,均使得近月国内豆粕消耗量明显放大。目前国内油脂行情持续低迷,进口大豆到港偏低引发部分油厂停机停报,加上部分油厂豆粕库存偏低、未执行合同量较大,对成交量有所限制;均支持了油厂的挺价豆粕策略,也使得豆粕现货价格总体高居难下。尤其是两广地区,在国内外市场持续振荡的背景下,当地豆粕价格不跌反涨,供应紧张可见一斑。不过值得关注的是, 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国内部分地区饲养企业已陆续备有10-20天豆粕库存,目前持续追高谨慎,因而9月下半月国内豆粕需求或将放缓(也有个别大型饲料企业高价买入10月合同,主要是担忧现货供应或将持续趋紧)。 

    二、近月进口大豆到港预期数量偏低,国内沿海油厂总体开机水平明显下滑 
    在良好大豆压榨利润的推动下,国内沿海油厂开机率从8月份以来整体处于较高水平,但由于自9月份开始,国内进口大豆到港预期数量偏低、部分油厂大豆衔接不上,将影响到其接下来的开工率,9月上旬,华南及山东地区油厂的开机明显下滑,9月中下旬,华东、广东等地区不少油厂也有停机计划(根据JCI数据,9月份进口大豆到港量预计为490~500万吨,而10月份预计只有470~490万吨,详见《JCI:中国进口大豆到港分月预测表》)。由此来看,国内多数地区豆粕现货供应紧张的局面,短期暂时难以得到有效缓解,预计短线跌幅不会太大,但如果天气市尾声阶段,美豆迎来技术反弹,也不排除油厂跟盘提价的可能。目前有外资油厂报远月基差合同报价,10月M1401+360~580,11月M1401+330~450,12月M1401+270,仅供参考。 
    三、美国新豆收获压力逐渐显现,国际大豆市场视线转向未来供应前景 
    本周以来,CBOT大豆期价连续下滑,并于周五录得约一个月来最低收盘价,因受技术性卖盘和积极性收割压力的拖累。谷物交易商称,本周五美国中西部现货大豆基差报价持稳至大幅下滑不等,主要原因是因为美国新季大豆大面积收割期即将到来;报告还称周四出现降水且周五降雨将持续,这些降水足以令美国大豆生长优良率不再继续下滑。而从走势上看,美豆在1400具有较大阻力,市场靠供需数据提供的利多支撑在时间持续上有限,美国农业部9月份的报告,在历年中往往是最为悲观的预估,极有可能在10月份开始上调单产预估,这或将对于价格形成极大的压力。对于长期市场而言,由于当前美豆生长关键期已经结束,加之美国农户大豆保值操作也将逐步进入尾声,未来市场炒作的焦点将从天气升水转移至市场供应增加上,而后期对于早霜题材的炒作仍值得关注。 
    综上所述,进入9月份之后,国内油厂因大豆到港预期偏低而开工水平持续下滑,国内豆粕现货市场总体供应偏紧局面缓解仍需时日,此外在油脂行情持续低迷、终端饲料需求向好等诸多因素的共同支撑下,豆粕现货仍有望保持短期振荡偏强行情,但高位风险已在积聚,终端买家不宜过分追高。而在进入9月份之后、若没有早霜威胁的前提下,产区天气良好,美豆收获压力将逐渐体现,也不排除美国农业部在十月供需报告中将美豆单产水平继续向上调整的可能,未来市场炒作的焦点将从天气升水转移至市场供应增加上,而国内豆粕现货市场供需双方的博弈也仍将持续。 

     

      回盛股份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