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腿瘫痪(外科症状)

供稿:猪猪侠

点击:

A+A-

相关行业: 兽药

关键词:

我要投稿

   猪后腿瘫痪治疗措施:采用硝酸士的宁于病猪的百会穴注射,治疗效果良好。对2550公斤重的病猪,每次用硝酸士的宁46毫升,于其百会穴(在猪的腰椎和荐椎的结合部凹陷处正中)注射,同时再肌注维生素D336毫升,连注14天。注意在注射硝酸士的宁时,不可刺破脊髓。

引起猪后腿瘫痪的疾病,鉴别诊断如下:

1 中毒性因素

引起猪后躯瘫痪的中毒性因素有许多, 如饲料品质不良、长期饲喂或一次大量采食发霉变质的饲料、饲料加工调制方法不当、对部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饲料, 如棉籽饼、菜籽饼、马铃薯等未作去毒处理, 或饲喂方法不合理等均可造成中毒, 引起猪后躯瘫痪。这类疾病通常能根据病史、现场调查及临床表现等作出初步诊断。如食盐、酒糟中毒。食盐中毒的症状: 病初表现极度口渴, 黏膜潮红, 口唇肿胀, 继而出现兴奋不安, 无目的地徘徊, 转圈, 肌肉痉挛, 呈犬坐姿势, 最后四肢瘫痪, 不能站立。酒糟中毒的症状: 体温升高, 呼吸迫促, 体表有皮疹, 腹泻, 粪便带有黏液、恶臭。而菜籽饼、棉籽饼及马铃薯中毒, 它们多是因为含有毒物质而未经脱毒就被超量采食所致。菜籽饼中毒的临床表现为病猪不时做排尿状, 排尿次数增加, 黏膜发绀, 鼻孔流出粉红色泡沫状液体, 粪中带血; 棉籽饼中毒后, 病猪表现为喜喝水, 但尿量少或排尿困难, 常出现血尿或血红蛋白尿, 结膜初充血, 后黄染, 视觉障碍、失明; 马铃薯中毒多以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 病初兴奋不安、狂燥、有呕吐、腹痛症状, 短时间转为沉郁、昏迷或抽搐,后肢无力, 呼吸微弱, 共济失调, 瞳孔散大,头颈及眼脸发生水肿。

    2 生物性因素

生物性因素引起的猪后躯瘫痪病可分为传染性因素和寄生虫性因素。

    2.1 传染性因素

传染性因素引起的猪只发病, 多波及全群, 并且全群具有同样的临床症状这一点与中毒性疾病相似, 但此类疾病体温多升高。不同的传染性疾病,它们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 根据流行病学、免疫情况、使用抗生素药物情况, 结合临床症状也不难作出初步诊断。

有的传染病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如猪流行性乙型脑炎, 多发生在7~9 月份, 主要侵害小猪; 猪李氏杆菌病多在冬季或早春寒冷季节发生; 肉毒梭菌中毒症多在炎热夏季发病; 猪伪狂犬病多发生在冬春两季;猪巴氏杆菌病以秋末春初气候昼变季节发生较多。除此以外, 在临床上,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表现除具有高热稽留, 嗜睡、喜卧等一般症状外, 患病妊娠母猪突然流产, 胎儿多为死胎或木乃伊, 公猪多发生一侧性睾丸肿胀。猪李氏杆菌病表现仔猪多呈败血症经过, 病情较轻的有神经症状, 常呈现运动失调, 做圆圈运动或无目的地行走或头抵地不动, 有的侧卧于地, 四肢呈游泳状划动, 较大的公猪行走时, 步态强拘, 病重的表现两后肢瘫痪, 不能站立, 拖地行走。猪肉毒梭菌中毒, 主要表现肌肉进行性萎缩和麻痹症状, 由头部向后发展, 吞咽困难, 耳下垂, 肢体软弱至麻痹而卧地。猪伪狂犬病主要表现为特征性的神经症状、兴奋、唇颤, 无目的前进或做圆圈运动, 叫声嘶哑, 四肢麻痹, 卧地不起, 四肢做游泳状动作。但各病猪均不出现剧痒症状。猪巴氏杆菌病体温高达41℃以上, 张口呼吸, 黏膜呈蓝紫色, 口鼻流出泡沫带血样的鼻汁, 呈犬坐姿势。咽喉部有热痛性肿胀、坚硬、严重时可波及耳根和颈部。

猪瘟、猪丹毒也可导致后躯瘫痪。猪瘟能够侵害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品种的猪,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发病率及致死率都很高, 流行猛烈, 高热稽留, 初粪便色黑、干硬, 如粪球, 后腹泻, 各种抗生素治疗均无效。而猪丹毒现在比较少见。猪伪狂犬病后期也表现为后期麻痹, 此病一般为散发, 无明显的季节性, 但以温暖季节较多。临床表现兴奋不安、狂燥、横冲直撞、流涎、攻击人畜, 常钻入垫草中, 遇有声响立即跃起, 无目的乱跑, 吞咽困难, 最后后躯麻痹, 卧地不起。猪传染性脊髓炎, 病初体温高达40~41, 重病猪出现眼球震颤, 头颈后弯, 肌肉抽搐, 呈犬坐姿势或一侧横卧, 声响或触摸引起四肢的不协调运动。

此外, 还有些传染病发作时, 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异性。如水肿病多发生于5~15 周龄断奶前后的仔猪, 布氏杆菌病主要侵害妊娠母猪, 多发生于怀孕后30~50 天或80~110 天。而猪脑膜炎性链球菌病多发生于育肥猪和仔猪。水肿病临床表现为头部水肿,惊厥、昏迷、共济失调、皮肤感觉过敏, 触之惊叫, 后迟钝。布氏杆菌病主要症状是怀孕母猪流产、流产前表现为自阴道内流出灰黄或灰红褐色黏液,或黏液脓性分泌物, 流产胎儿多为死胎或弱胎。猪脑膜炎型链球菌病在临床上以两侧或一侧性颌淋巴结肿胀多见, 体温升高到41℃以上, 眼结膜充血、流泪、有浆液性鼻汁, 颈、腹和四肢下部皮肤发紫,呼吸啰音等, 严重的可引起后躯瘫痪。

  2.2 寄生虫性因素

引起猪后躯瘫痪的寄生虫主要有弓形虫、肾虫和蛔虫。其中猪弓形虫病较多见, 其症状相似猪瘟、猪丹毒, 与它们的区别在于: 病猪皮肤上的红斑不凸出皮肤表面, 且无棱角, 腹股沟淋巴结肿胀明显;另外, 病猪呼吸困难, 呈腹式呼吸或犬坐姿势; 猪蛔虫病主要侵害3~6 月龄仔猪, 当蛔虫幼虫移行到肺脏时, 可引起猪蛔虫性肺炎, 表现咳嗽, 呼吸困难,体温升高, 食欲废绝, 卧地不起, 多形成僵猪, 有时也引起黄疸、肠堵塞或肠破裂。


猪后腿不能站立的原因分析(非传染病型)

引起猪后腿不能站立的原因较多,一旦诊断失误,用药不对症,往往造成久治不愈,致使病猪衰弱而死。以下验方治疗效果不错。

  一、寒湿型

  生猪在寒冷与潮湿的天气里,因圈舍保暖条件差,遭受风寒侵害,猪体的血液循环受阻而发生瘫痪。症状是病猪初期走路稍跛,爱走小步,爱弓腰,严重时不能起立,食欲大减。

1 术前将猪侧卧保定,取小宽针(若无,可用长13-14厘米的16号不锈钢丝自制,要求针尖呈瓜子米状。)巧针"涌泉"(在蹄叉缝中,各肢一穴,共四穴)与"玉堂"(在猪嘴内的上腭第三棱正中线两侧,左、右各一穴,共二穴)两个主要穴位放血,至呈食醋色血放完、鲜红色血液流出为止。针"涌泉"穴时,术者右手持针,左手心向上捏紧蹄壳,用针头对准"涌泉"穴,向后下方斜刺入1-1.5厘米深后,将针退出放血,逐步将各穴针完。针"玉堂"穴时,术者左手持消毒后的开口器,(若没有开口器,可用粗5-6厘米,长30-40厘米木棒代替)将猪口张开,右手将消毒后的小宽针从口角斜刺入1厘米深,见血流出即可。

2 取五加皮50克煎好、加黄酒250克,拌料喂或洗患部。

3 取木瓜、荆芥、五加皮各25克,筋骨草15克,甜酒适量,共煎水灌服。

4 取当归、牛膝、红花、松节、年见、木瓜、桂枝各25克一次煎后灌服。

5 取醋酸可的松5-10毫升,一次肌肉注射,连注1-2次。

  方6 取安乃近针剂5-15毫升,一次肌肉注射,间隔1-2天,再注1次。

7 取大活络丹1丸,加酒50毫升调匀,加适量凉开水后一次灌服,连喂5-6次。

二、代谢紊乱型

  本类型多由饲料配合不当、猪舍阳光不足,使猪逐渐缺乏钙、磷和维生素而发生瘫痪。症状是病初不愿起立和运动,爱肯咬食槽、墙壁、泥土等异物,严重时关节肿胀,四肢、头部变形,肋骨向内弯曲、廓部两侧扁平狭小。

  方1 用维生素胶丁钙3-5毫升,一次肌肉注射,隔3天后,再按等量肌注一次,并在每天的饲料中加4-5克骨粉或蛋壳粉,连喂10-15天,疗效极佳。

  方2 30万单位维生素D2或维生素D3作一次肌肉注射后,取4-5克骨粉或蛋壳粉,混入饲料中1天喂服,连喂15天。

  方3 一次用鱼肝油5毫升、钙片6-8片拌入饲料同喂,连喂2-3次。

  三、外伤型

  多由跌岩、撞碰等外力损伤骨骼或筋络而发生瘫痪。病猪突然卧地不起,食量减少。

  肢骨折可先将病猪保定在网架栏内,术者将骨折部位慢慢捏拢接好,然后,取四块长度适宜的竹片按四方贴在折肢上,用绷带捆紧固定,再取三棱、文术、红花、伸筋草、桂枝各15克,三七、节骨木、归尾各12克,牛膝、甘草各10克,共煎水,加酒为引灌服,连喂2-3剂。待半月后,将病猪从网栏中放下,注意调理。

  坐骨折可取川断、孩儿茶、归尾各15克、穿山甲、耳香、没药、自然铜各12克,舒经10克,共研为末,加适量好醋涂患处。再取杜仲、红花、青皮、苏木各15克,土别虫、黄柏、大黄、山枝子、桃仁、甘草各12克,共煎水,加适量童尿为引灌服。

  注:以上用量适合于大、中猪,小猪酌减。


母猪瘫痪的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在饲养管理粗放、饲料条件较差和气候寒冷的情况下母猪瘫痪极易发生。该病发生后,不但影响母猪的利用价值,而且也影响仔猪的质量,给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

发病时间与症状:母猪瘫痪一般发生在产前数天及产后30天左右,个别母猪在产后几天内就会出现腰部麻痹、瘸腿及瘫痪现象。瘫痪之前,母猪食欲减退或不食,行动迟缓,粪便干硬成算盘珠状,喜欢清水,有拱地、啃砖、食粪等异食现象,但体温正常。瘫痪发生后,起立困难,扶起后呆立,站立不能持久,行走时后躯摇摆、无力。驱赶时后肢拖地行走,并有尖叫声,最后瘫卧不动。

发病原因:一是母猪日粮中精料比例过高。据观察,在饲喂粗饲料较多的猪场,母猪产仔前后很少发生瘫痪,这说明母猪发生瘫痪与日粮中粗饲料所占比例大小有密切关系。据专家分析,可能是因为粗饲料在日粮中的比例较高或猪的生产力较低,使母猪日粮中的钙磷比例得到了调整。二是母猪日粮中钙磷不足。当日粮中钙磷不足时,母猪产仔前后就会挪用骨骼中的钙和磷,时间一长,就会导致母猪体内钙磷缺乏,特别是高产母猪,更容易发生该病。产仔20天后,母猪泌乳量达到高峰时,病情大多趋于严重。三是精料中谷类、豆类等比例过大。谷类、豆类中所含磷大多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这种磷不仅不易被猪利用,而且还会妨碍钙的吸收,使猪体组织中钙磷严重不足,导致瘫痪。

防治措施:合理搭配饲料,力求日粮营养均衡。根据母猪饲养标准,要充分利用本地的自然资源,尽量多喂青绿饲料(不可一次喂得太多,以防母猪拉稀)或优质干草粉,并补喂矿物饲料及添加剂等,可有效提高母猪生产力和预防母猪瘫痪。对处于怀孕期和哺乳期的母猪,每头每日可喂优质骨粉、食盐各20克。如果没有骨粉,可适当加大日粮中麦麸、米糠等含磷较多的饲料的比例,加喂地瓜蔓等含钙较多的青粗饲料,对防治母猪瘫痪也有良好效果。对发病的猪,应尽早进行对症治疗。可使用猪骨或其它新鲜畜禽骨经烘干粉碎后,拌入饲料中喂猪,每天每头可喂30克左右。对重症病猪,可用5%-10%的氯化钙注射40毫升-80毫升,一次静脉注射,严禁肌肉注射或将药液渗漏于血管之外,并用高度白酒或10%樟脑酒精涂抹皮肤并进行人工按摩,以促进其血液循环,恢复神经机能。在抓紧治疗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强饲养管理,冬天注意防寒保暖,夏季注意防暑降温。同时要喂给易消化的饲料,注意保持猪舍干净卫生,增加垫草厚度,经常帮助母猪翻身,以防发生褥疮;此外,还要尽量减少环境中的应激因素,以利母猪康复。  


(审核编辑: 猪猪侠)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