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诊断思维或方法才是控制高死亡率奶猪腹泻病的前提

供稿:猪猪侠

点击:

A+A-

相关行业: 兽药

关键词:

    我要投稿

    奶猪腹泻是常见病,但是从多年来的治疗预防方案中,更加证实了系统控制对奶猪的重要性,通过四个方面阐述奶猪腹泻再次彰显系统控制的优势与正确!


      一、在此次高死亡率奶猪腹泻事件中人们比以往更冷静,不再相信以某一种病概全的观点但是人们仍然感到十分迷茫,因为按细菌性腹泻或病毒性腹泻防治均收不到应有的效果。这里依旧突显出在猪病诊断中思维僵化的老问题,忘却了疫病是病原体、宿主、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个生态与进化的动态过程这一经典的概念。在具体的诊断中只看到病原,看不到宿主与环境在疾病发生上的作用。如此必然以低视界的方式去诊断病情。


      如果用系统进化论观点去省视本次病情,就不会只关注分离的病原。一定会重视宿主与环境在发病学上的作用。权衡病原、宿主、环境三者在发病机理上关联性。找出主要的矛盾,从而化解。著者正是遵循这一法则。对奶猪腹泻分别诊断为肠型PR,肠型HC.非伪狂非猪瘟的肝源性腹泻,对这三种腹泻拟订不同防治方案,从而收到应有的效果。祖国医学一直孕育着系统进化论的观点。《黄帝内经·论疏五过篇》就明确指出:“凡来诊病者,必问尝贵后贱,凡欲诊病者,必问饮食居处”。并且对诊疗出现的特殊情况要“比类奇恒从容知之”。充分体现了发病与宿主、环境密切的关系以及绝不以一概全的理念。


      二、诊疗中思维的僵化还体现在不能用系统控制论去防治疾病当今最流行防治猪病的思维方式就是只知道用抗菌药与抗病毒措施处理疾病。用疫苗防病,一旦无效则束手无策。显然,这是一种固化的单因子方式处置复杂疾病的思维。当系统比较简单时。这种方法是可以奏效的,例如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用青霉素、链霉素防治多种细菌性疾病,但是现今猪这一系统日趋复杂化。


      常致病原就由五大传染源增加到十多种传染病源,品种由原来抗逆性相对好的土种换成了抗逆性较差的外源品种,饲料由原来粗放的多元饲料换成了精细的品种单一的被霉菌污染的配合饲料。猪际关系由原来的散养变成不同程度的集约化高密度养殖……所有这一切使得当今的猪病在许多时候被众多的致病因子,包括宿主、环境等因子而绝非单一的病原微生物因子所综合支配。同一症状被不同的病因支配,或者被人们不熟悉或未认知的病原微生物之外的病因支配。如果仍然用固化的单因子方法处理复杂化的疾病自然难以收效。


      近期的奶猪腹泻中相当部分病例发生的肝源性腹泻就是最好的证明。环境因子(霉菌毒素)作用于母体。经母体传递给胎儿、新生仔猪成为肝源性腹泻的病猪,这不仅显示了宿主自身在发病学中的地位,而且凸显非传染性疾病在疫病发生的重要地位。突破固化的单因子的处事思维,从系统控制论的角度选用扶正祛邪,调理阴阳,养肝疏肝,温肾补脾,利湿排毒的中药就显得比单一两药的抗生素、十扰素等有巨大的优势。


    (审核编辑: 猪猪侠)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