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布鲁氏菌病的诊治

供稿:猪猪侠

点击:

A+A-

相关行业: 兽药

关键词:

    我要投稿

    布鲁氏菌病(Brucelosis)是由布鲁氏菌(Brucella)所引起的人兽共患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该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39种传染病中的乙类传染病,被列为《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实施细则》中二类传染病之首。


    20世纪初发现猪的布鲁氏菌病以来,在20世纪2050年代,布鲁氏菌病曾被认为是对养猪业影响巨大的主要疾病之一。1949年自我国解放以后,由于对布鲁氏菌病防控的重视,使其感染率和发病率大幅下降。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布鲁氏菌病的感染率和发病率均有所抬头,因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1病原学特征


    1.1分类


    目前发现的布鲁氏菌共有6个种,19个生物型。分别是羊布鲁氏菌(马耳他布鲁氏菌Brucellamelitensis),有3个生物型;牛布鲁氏菌(流产布鲁氏菌Brucellaabortus),8个生物型;猪布鲁氏菌(BruceUasuis)5个生物型;绵羊附睾布鲁氏菌(Brucellaovis);沙林鼠布鲁氏菌(Brucellaneotomae);犬布鲁氏菌(Brucellacanis)1个生物型。


    其中只有猪布鲁氏菌123生物型可以引起猪发病,而45生物型可以引起驯鹿、老鼠和人发病,而不能使猪发病。猪布鲁氏菌13生物型在世界上广泛分布,而生物型2主要分布于欧洲,我国目前还没有发现此生物型的布鲁氏菌存在。由猪布鲁氏菌1.3生物型和2生物型引起猪发病的临床症状也不尽相同。由13生物型引起猪发病时,其子宫发生病变是一个明显的特征。猪布鲁氏菌是唯一能够引起多系统功能障碍的布鲁氏菌,并能引起繁殖障碍。虽然在自然感染和实验感染条件下,猪也可以感染其他种的布鲁氏菌,但这些感染仅仅局限于感染处附近的淋巴结内而不能引起猪的全身性多系统功能障碍和繁殖障碍。


    1.2病原菌的形态和培养特征


    布鲁氏菌在初次分离培养时,为小球杆状,经多次传代培养之后,牛和猪布鲁氏菌迅速变为短小的杆状,而羊布鲁氏菌则形态保持不变。革兰氏染色阴性,在一般的涂片中多为单个排列,两个相连或是短链的形态较为少见。无鞭毛,不产生芽胞,毒力强的菌株带有一层菲薄的荚膜。不同种与生物型之间,其形态及染色特点无明显差别。


    布鲁氏菌对营养的要求比较苛刻,生长缓慢,为需氧性细菌,在严格厌氧条件下不能生长。最适pH6.67.4,生长温度范围2040℃,最适温度为37℃。在液体培养基上呈均匀混浊生长,不形成菌膜。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无色透明,表面光滑,稍隆起,菌落中央常带有细小颗粒,最初为透明状,以后逐渐浑浊。菌落大小不等。由于外界不同因素的影响,其菌落的大小、性状、致密度和结构等均可以发生变化,有时还会出现黏液样菌落,有时出现干燥和硬皮样菌落。培养的最大特点是生长缓慢,尤其是初次分离的菌株,一般需要510d才出现小菌落。鸡胚中也能生长。


    1.3抵抗力


    在土壤中布鲁氏菌可以存活20120d,在水中可以存活72100d,在乳、肉等食品中可以存活60d,在粪尿中可以存活45d,在动物毛皮上可以存活150d。布鲁氏菌对温热的抵抗力弱,6515min死亡,煮沸立即杀死,直射日光暴晒20min死亡。对化学消毒药的抵抗力不强,0.5%洗必泰,0.01%度米芬5min内即可杀死。


    2流行病学特点


    绝大多数的猪布鲁氏菌感染是通过直接接触的方式进行。传播途径主要是经口和交配进行传播。各个年龄的猪都可以通过采食或饮水等途径被感染。仔猪在吸食母乳时也可感染。试验已经证明,病猪的鼻腔分泌物和破损的皮肤也可传播该病。目前没有确定猪布鲁氏菌具有中间宿主。野猪感染布鲁氏菌取决于与家猪的接触程度。猪感染布鲁氏菌123亚型也可传染给其他家畜,如马、牛和狗等。


    (审核编辑: 猪猪侠)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