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母猪蹄裂病?猪蹄裂病临床症状与防治措施介绍

供稿:猪猪侠

点击:

A+A-

相关行业: 饲料

关键词:

    我要投稿

    猪常见的蹄病有蹄冠化脓、腐蹄、蹄裂。蹄裂也称裂蹄,是蹄壁角质分裂形成各种状态的裂隙。按角质分裂延长的状态可以分为复缘裂、蹄冠裂和全长裂;按照发生的部位可以分为蹄尖裂、蹄侧裂、蹄踵裂;根据裂缝的深浅可分为表层裂和深层裂。猪裂蹄病是猪的主要蹄部疾病之一,以蹄裂、局部疼痛、卧地少动为主要特征,轻症的影响其配种或孕期正常活动,重症的病猪可因渐进性消瘦而被淘汰或死亡。

      据报道,美国的种猪场有34.7%的种母猪因蹄裂病被淘汰,美国的种猪测定站有25%的公猪因该病被淘汰。我国猪场因发生猪蹄病而被淘汰的种猪占淘汰数的80%左右。另外,该病在我国引进的种猪蹄裂病发病率也较高,种母猪发病率达15%30%,个别地方高达70%,往往发现明显的肢蹄问题时,病情已经比较严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最终以淘汰告终。这严重影响了母猪使用胎次和种猪的使用年限。所以该病应该引起我们养殖户的重视,尤其是种猪场的重视。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母猪蹄裂病的发生,如何防治蹄裂病?下面,我们跟大家一起聊一下。

     

    生猪养殖

    20230307112103741 (2).jpg

      一、病因分析

      ①品种因素研究表明,猪裂蹄病主要发生在高度选育的瘦肉型品种和品系中,大约克夏、长白和汉普夏等肢蹄纤细的猪易患此病;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背膘薄的品种更易得此病。

      ②圈舍因素一些用方砖与水泥铺设的现代化猪舍,由于地表面坚硬而粗糙,在干燥而寒冷的气候下,猪只长期在地面上行走,往往会加快蹄裂的发生。

      ③季节因素秋冬天气由暖转凉,猪体表毛细血管收缩,导致正常脂类物质分泌减少,猪蹄壳薄嫩,加上粗糙地面等碰撞摩擦,从而造成蹄壳出现裂缝。

      ④营养因素饲料中钙、磷不足或比例不当,易造成蹄裂。经大量试验表明,高钙日粮可诱发本病;日粮缺硒可引起足变形、脱毛、关节炎等;慢性氟中毒和缺锰时,能导致蹄异常变形,而且缺锰时常出现蹄横裂。据调查,每千克土壤中锌低于30毫克、每千克饲料内锌低于20毫克时就会发生蹄裂病。土壤中含锌量低,导致饲料也缺锌。当饲料中的植酸盐过多时,能与锌结合形成不溶解和不吸收的化合物,从而抑制了锌的吸收看,此外,饲料中半纤维素、氨基酸、糖的复合物、铁、碘、钼、锰以及维生素D含量过多时均能影响锌的吸收,从而引起锌缺乏;缺维生素D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发生软骨病、肢蹄不正和关节肿胀等,使种猪的肢蹄受力不均,结果导致裂蹄,特别是缺乏运动和阳光照射更易发生此病;生物素缺乏时,不能维持蹄的角质层强度和硬度,蹄壳龟裂,蹄横裂,脚垫裂缝并出血,有时有后脚痉挛、脱毛和发炎等症状。

      二、临床症状

      本病的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1012月份和次年1月份,以12月份最为严重。发病猪只多为待配或初配的后备公、母猪,用水泥、方砖铺设地面的现代化猪舍饲养的猪只发病率也较高。猪只主要发生蹄裂,同时伴有局部疼痛、起卧不便,并因卧地少动可继发肌肉风湿;病程较长者可磨破皮肤,容易形成局部脓肿。轻者影响配种或孕期的正常活动,重者可因渐进性消瘦而被淘汰或死亡。蹄壁缺乏光泽,有纵或横的裂隙。猪常发生多肢蹄裂,新发生的角质裂隙,裂缘比较平滑,裂缘间的距离比较小,多沿角细管方向裂开。陈旧的裂隙则裂缝开张,裂缘不整齐,有的裂隙发生交叉。蹄角质的表层裂不至于引起疼痛,深层裂在离地或踏地的瞬间,裂缘开闭。若蹄真皮发生损伤,蹄尖壁开裂时,用踵部负重,前肢两侧蹄都有裂隙时,可用腕部着地负重。可导致剧痛或出血,伴发跛行。如有细菌侵入,则并发化脓性蹄真皮炎,也可感染破伤风,病程长的易继发角壁肿。

      母猪蹄裂病

    201909221050227161.png

      三、防治措施

      预防措施

      ①选育抗病品种

      通过肢蹄结实度的选择,改良肢蹄的结构,使整个蹄形发生变化,进而达到增强抵抗该病的目的。对于体形过大而肢蹄过于纤细、单位面积支撑骨负重过大、容易引起肢蹄损伤的个体,应予以淘汰,不可留作种用。可选择新美系的长白母猪与新英系的大白公猪交配,其杂交一代母猪可用作商品猪场的母本,其生产性能一般优良,并且肢蹄粗壮发达、坚实耐磨。选择后备种猪时,要留意种猪是否以蹄尖着地,通常用蹄尖着地的种猪具有比较强健的猪蹄。

      ②改善饲料营养

      应供给全价平衡的饲料,矿物质、维生素,尤其是生物素和锌、亚油酸的含量应充足。母猪日粮中生物素添加量达1.0毫克/千克,可以改善蹄甲强度,建议用量0.3毫克/千克;确保钙、磷量足够和恰当的比例,并保证锌、铜、硒、锰等微量元素的供应量。要提供适宜的蛋白质水平,在后备母猪培育期,日粮粗蛋白水平应为16.0%18.0%,赖氨酸为0.6%0.7%;在妊娠后期和哺乳期,日粮粗蛋白水平应为17.0%18.5%,赖氨酸应为0.6%0.7%;在妊娠后期和哺乳期,日粮粗蛋白应为17.0%18.5%,赖氨酸应为0.95%1.05%。添加足够的维生素D、生物素及泛酸等,维生素D能促进动物消化道对钙、磷的吸收,维生素H可提高蹄部的硬度和致密度。

      ③改善圈舍环境

      水泥地面应保持适宜的光滑度,但不能过于光滑,否则容易造成猪只滑到而受伤。地面无尖锐物、无积污。集约化养猪场的地面最好采用环氧树脂漏缝地板。新建水泥地面的猪栏必须用醋酸溶液多次冲洗,晾干后再进种猪,以免由于碱性腐蚀猪蹄造成裂蹄病。有条件的猪场应确保种猪有一定的户外活动时间,以接受阳光,这样有利于体内维生素D3的合成,促使钙、磷的吸收。

      ④预防继发感染

      在运动场进出口处设置脚浴池,池内放入0.1%-0.2%福尔马林溶液,并定期更换消毒液,可预防和治疗继发感染。要经常检查母猪蹄部的干燥程度.决定是否涂抹凡士林或植物油,以保护蹄壳,防止干裂。

      ⑤定期修剪蹄甲

      长白猪的蹄角质生长速度较快,一年应修剪两次,其他品种猪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一年修剪一次即可,并于每年9月底完成修剪工作。由于没有专门的猪蹄修剪工具,可以使用修羊蹄的专用锉刀、镰形蹄刀、直形蹄刀和修剪树枝用的剪刀切削蹄的角质、修整蹄形。剪去蹄尖部过长、上弯的角质,打磨掉蹄底磨灭不正的角质。修整时应扩大蹄底的负重面,使内、外侧指(趾)负重均衡。

      ⑥加强日常管理

      加强管理的措施有很多,关键靠饲养人员具体地认真去落实。避免频繁换圈、合群;搞好栏舍卫生,保持地面清洁干燥;防止母猪跳圈、咬架、殴斗等行为发生;增加种母猪的运动和光照时间;调节母猪饲养密度,减少拥挤和踩踏;配种时选择体重适宜的种公猪,并选择有一定坡度、平坦无尖锐异物的地面进行等。平时一定要时刻注意观察猪群,如发现母猪群有口、蹄等出现水泡或破溃及有传染性的关节肿大、跛行等异常症状时,一定要结合临床和流行病学及必要的实验室检验,迅速对病情作出诊断,并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以免贻误病情造成更大的损失。

      治疗措施

      发生裂蹄的猪,首先要对其进行清洗消毒,用生理盐水或煮沸后放凉的水清洗,在酒精棉球擦拭干净。再用酒精或低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处理,待消毒晾干后,可在患处涂擦红霉素等软膏或撒一些青霉素粉,每天2-3次,连续5-6天。

      总结

      总之,母猪肢蹄病作为规模化猪场的常见病之一,其形成的原因虽然较多,但基本上是可防可控的,有效的预防措施加上对影响因素的正确判断,再根据发病原因,标本兼治,则往往能取得不错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另外,定期采集母猪血液样本和饲料样本,送专业的检测机构进行检验,可对本猪场猪群抗体水平、健康状况及营养是否均衡等做到心中有数,并根据检验结果对不足之处做相应适当的调整,尽量保证使猪场母猪保持最佳状态,以期获得最大的养殖经济效益。


    (审核编辑: 猪猪侠)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