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6年7月份以来,各类畜禽及其产品市场价格全面回升,畜牧业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期。在山东省滨州市委、市政府及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发展是主题,防疫是保障,调整是主线,招商是重点,创新是灵魂,实干是关键”的工作方针,突出发展规模饲养生产基地和龙头企业,全市肉、蛋、奶总产量达66.71万吨,实现畜牧业产值46.89亿元;畜产品加工、饲料工业、兽药工业等相关产业产值达87.76亿元,上述两项合计达134.7亿元,同比增长35%。畜牧业亮点纷呈,已成为滨州市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畜产品加工能力迅速提高,滨州市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牛羊加工业示范基地”
全市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196家,其中牛羊加工企业24家,肉牛年屠宰加工能力达90.7万头,稳居华北地区同级市首位,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牛羊加工业示范基地”。肉禽加工企业11家,肉禽年屠宰加工能力达1.78亿只,综合生产能力居全省第二位。作为全国7家获得欧盟注册认证企业之一的中旺食品公司,年加工肉兔可达720万只,产品畅销欧美市场。沾化生态皮业城入驻企业88家、已投产企业27家,年加工各类皮张540万张,实现销售收入16亿元,利税1亿元。最近,全市又有10家畜产品加工企业被评为市级龙头企业、3家企业获得市级农业产业化“十佳龙头企业”称号。
畜牧投入品生产有了重大突破,滨州市动物用生物制品生产规模跃居全国第一
全市十大产业链(集群)之一的动物用生物制药产业异军突起,获得农业部GMP认证和生物制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已达3家,达产后可满足国内动物用疫苗需求总量的1/4。滨州市动物用生物制品生产规模已跃居全国第一(与南京市并列),成为全国动物用生物制品重要生产基地。全市饲料生产企业119家,其中年产万吨以上的12家,饲料总产量达80余万吨,总产值近15亿元。全市饲料生产企业获著名商标2个、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个、市级重点龙头企业7个。西王集团 9万吨赖氨酸生产线填补了山东省氨基酸生产的空白,成为饲料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样板。邹平恩贝公司投资1.2亿元兴建的年产1万吨苏氨酸生产项目,使我市一举成为国内氨基酸生产的重要基地。恩贝、巨佳等公司生产的氯化胆碱远销日本、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扎实有效,全年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
牲畜W病防控工作及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扎实有效,全年无禽流感、W病等重大动物疫情发生。
按照《滨州市村级动物防疫员管理办法》要求,全市共选聘村级动物防疫员5492名,经过严格培训全部持证上岗。
六县一区总投资1100万元的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市级动物疫病检测中心仪器设备总投资已达170万元,综合检测能力进入了全省第一方阵。
规模化饲养程度大幅度提高,肉禽规模化饲养比重近100%
市财政列专款100万元,对畜牧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实施奖励,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推动作用。目前,全市规模养殖场户达7.2万个,生产的畜产品占社会生产总量的70%以上,其中肉禽规模饲养比率接近100%。滨城区南靠中旺兔业、北倚六和隆达的“南兔北禽”工程全面启动。截至2006年底,无棣新增肉禽养殖大棚1000余个,“龙头﹢基地”的肉禽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邹平被列为全国秸秆养牛示范县;沾化被省农业厅认定为“山东省无公害肉牛产地”;阳信被评为全国肉牛养殖示范县和全国唯一的肉牛养殖科技入户示范县。
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省内领先全市各类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已达93家,社(会)员总数达到5.5万多个。全市生猪饲养量的15%、牛羊饲养量的40%、肉鸡饲养量的65%、肉鸭饲养量的75%、牛奶产量的85%来自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年实现销售收入10.3亿元。畜牧生产经营秩序明显改善,畜产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滨州市畜牧局组织开展动物防疫检疫、种畜禽生产、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集中执法检查7次,受理各类举报电话31个,受理各类执法案件和投诉39起,查处违规单位98家,市、县两级做出各类畜牧行政处罚31个,销毁假劣疫苗1327瓶(支),查获销毁兽用抗病毒药物、瘦肉精、麻醉类药物等禁用产品508.4公斤,罚没款7.28万元。通过集中整治和广泛宣传,我市畜牧从业人员的守法意识明显提高,生产、经营、使用伪劣违禁兽药和饲料的现象显著减少,生产加工病死畜禽的行为得到了有效控制。
招商引资任务超额完成,国家级龙头企业项目引进取得重大进展
滨州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一切工作为招商让路。2006年,全市招引畜牧类项目102个,合同投资36.59亿元,实际到位22.78亿元。其中无棣县2006年度畜牧类招商引资项目共计48个,合同投资12.67亿元,实际到位资金9.54亿元。
(审核编辑: 刘刘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