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德州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初步尝试

供稿:刘刘刘

点击:

A+A-

相关行业: 屠宰加工 设备

关键词:

    我要投稿

      在山东,德州市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畜牧业生产水平过去一直落后于胶东半岛等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特别是在畜牧业产业化、标准化方面,差距尤为明显。为缩小同先进地区的差距,加快畜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近年来德州畜牧战线按照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因地制宜,审时度势,牢牢抓住有利于畜牧业布局调整、结构优化、产业升级的重要历史机遇,以提升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现代化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为主攻方向,以战略性结构调整和转变增长方式为工作重点,采取超常政策措施,迅速把德州畜牧业推向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短短几年时间就初步实现了“由生产型畜牧业到产业型畜牧业”质的跨越,“由分散饲养为主到规模饲养为主,由粗放经营为主到集约经营为主”的根本性转变,目前已进入“由传统畜牧大市向现代畜牧强市跨越”的历史新阶段。

      狠抓畜产品加工,培育强龙头长期以来,德州畜牧业中饲草饲料和畜禽品种等自然资源比较丰富,但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相对缺乏;畜禽饲养数量较大,但规模饲养比重和产品质量偏低,特别是加工产品比重极低,外销商品以鲜活产品为主,因而市场不稳固,综合效益低,抗风浪能力差。前些年,在国际市场技术壁垒和国内大城市市场准入制度双重挤压下,全市畜牧业一度受到很大冲击。例如,东渡畜禽公司出口欧盟的兔肉产品,遭封关达八年之久,使该企业濒临破产边缘,肉兔生产一蹶不振;曾长期占据天津市塘沽区猪肉市场60%份额的乐陵市张库吏村,生猪屠宰加工被迫歇业,生猪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严峻的现实使德州畜牧工作者们认识到,缺乏有竞争力的强龙头,是德州畜牧业大而不强的根本原因,更是新形势下制约德州畜牧业升级转型的最大瓶颈。同时,他们还从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中领悟到,真正的龙头企业具有研发产品、开拓市场、加工增值、带动生产和配套服务的综合功能,建好一个龙头企业,就会带起一片产业;新形势下畜产品市场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龙头企业之间的竞争;要使畜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就必须着力培育有竞争能力的加工龙头。为此,他们从德州畜牧业实际出发,着眼于全市经济发展全局和全国行业发展前沿,牢牢抓住强势企业正急于跨地域战略性扩张布局的历史机遇,结合全市上下大力实施的“招商引资、发展民营”两大“天字号”工程,把引进和培育“大高外、名优强”的畜产品加工龙头作为一项战略措施来抓。通过全市上下几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这项工作已取得历史性重大突破。继2001年成功引进上海光明乳业之后,2003年以来又先后引进了河南双汇食品、临沂金锣肉制品、江苏雨润禽业、土耳其东麦兹皮革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巨龙”,并自主培育了德州扒鸡、中澳禽业(这两个企业于2004年一起晋升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希森三和牛业等一批本地“强龙”,一举扭转了全市畜产品加工业长期落后的被动局面。其中,德州双汇食品公司投资5.6亿元,一期年加工生猪150万头,二期年加工肉牛20万头;临邑金锣肉制品公司投资5亿元,年加工生猪300万头;德州福润禽业公司投资1.3亿元,年加工肉鸡3000万只;东麦兹(德州)皮革制品公司投资3000万美元,年加工皮革400万张;希森三和牛业公司年加工肉牛15万头;中澳禽业公司年加工肉鸭2000万只、肉兔500万只;光明乳业(德州)公司年产液体奶10万吨。

      [NextPage]

      这些强势龙头群体的快速崛起,给德州畜牧业生产带来深刻变化。目前全市畜产品的对外销售,已由“鲜活产品为主”变为“加工产品为主”,由“大路产品为主”变为“名牌产品为主”,由“低端的农贸市场为主”变为“高端的超市货架、连锁配送为主”。受龙头企业的强力拉动,全市鲜活畜产品的供求关系也发生了显著变化,由“供大于求”变为“供不应求”,并形成“价格高地”,畜牧业生产“大起大落、畜多卖难、畜贱伤农”的风险明显降低。

      狠抓规模饲养,建设大基地随着畜产品加工能力和龙头带动作用的急剧增强,养殖基地建设滞后成为新的主要矛盾。为此,德州及时把畜牧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围绕龙头建基地”上来,制定了“建设四大基地,构筑四大产业链,实现一个目标”的发展规划。即2004年~2010年,全市将围绕光明乳业等乳品加工龙头,建设10万头奶牛基地,构筑奶业产业链;围绕双汇、金锣等生猪加工龙头,建设500万头生猪基地,构筑生猪产业链;围绕希森三和牛业、双汇二期等肉牛加工龙头及京津市场,建设百万头肉牛基地,构筑肉牛产业链;围绕德州扒鸡、中澳禽业、福润禽业,建设亿只家禽生产基地,构筑家禽产业链。实现一个目标,就是使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年均递增1个~2个百分点,到2010年达到45%以上,初步建成现代畜牧强市。

      但在新形势下,建设什么样的基地才能适应大龙头和大市场的需要?多年实践使我们认识到,过去那种小规模、低水平的分散饲养方式,存在诸多弊端,已显得力不从心。只有建成以规模饲养为基础的专业化、标准化、优质化、批量化的畜牧生产基地,才能与大龙头和大市场顺利对接,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为此,我们集中精力狠抓了规模化畜牧生产基地建设。通过加大行政推动和政策扶持力度,深入开展“抓千区、带万户、促增收”活动,德州畜牧生产基地建设呈现突飞猛进的势头。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规模饲养场和小区3000多个,饲养大户1.2万个,并涌现出乐陵市希森三和牛业公司存栏万头的肉牛育肥场,平原县澳西姆公司年繁美加系高产奶牛1万头的试管胚胎移植中心,陵县乐悟集团存栏2000多头的澳新系进口奶牛养殖场,六和集团投资2亿元在临邑县兴建的占地500亩、拥有三个养殖区和一个孵化区、年孵化3000万只的种鸭孵化场,市经济开发区与正大集团合作的存栏祖代种猪1000头、父母代种猪1万头、年出栏商品猪20万头的“宝塔型”、“裂变式”生猪生产体系,平原县与荷兰托派斯公司投资2000万元联合兴建的年出栏6万头的现代化种猪和商品猪生产基地,庆云县年出栏1000万只肉鸭、360万只肉兔的标准化养殖基地,临邑县临盘镇占地1万亩、存栏200多万只的蛋鸭养殖基地,平原县马颊河沿岸长10华里的蛋鸭养殖带等一批大规模、高档次的畜牧生产基地。养殖基地的迅猛发展,有效缓解了龙头企业原料不足的问题,如本地供应双汇、金锣的生猪,已由开始时的不足20%猛增到50%以上,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NextPage]

      狠抓合作组织,整合大畜牧有了龙头,建了基地,并不等于万事大吉。如不将这两个环节有机联结在一起,形成产业链,就会出现“龙头和基地两层皮,生产和加工相脱节”的问题。前些年,德州市在发展奶业过程中,就出现过“本市引进龙头,外地奶农致富”和“龙头企业喊缺奶,本地奶农卖奶难”的矛盾现象。为促进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的连接,有效解决龙头企业原料不足和生产基地产品卖难的问题,同时也从提高畜牧业的组织化程度、保护生产者的利益出发,建立健全了多种合作经济组织。如市一级建立了奶牛协会、生猪协会、种畜禽协会、兽药饲料协会等;各县市区和畜牧生产基地也建成一批行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如奶业生产合作社、生猪生产合作社、畜产品运销合作社等;同时,还发展了一批运销大户和中介服务组织。这些合作组织已成为联结市场、龙头、基地、农户的纽带,有力促进了龙头与基地的有机联系和产与销的顺利对接。

      目前,我市畜牧业以“强龙头+合作组织+大基地”为基本特征的现代产业格局已初步形成,生猪、奶牛、家禽、肉牛四大产业集群初具规模,畜牧业也因此而成为德州农村经济中发展最快、活力最强、前景最广、规模化和产业化程度最高的强势产业,在全市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狠抓动物防疫,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龙头企业的崛起、养殖规模的扩大,又对动物防疫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加之近年来动物疫病增多加重,德州又是山东的“北大门”和华北重要的交通枢纽,与河北省的边界线长达300多公里,出入和过境的畜禽及其产品密度高、数量大、战线长。因而,德州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不仅难度大,而且责任重大,既承担着保护本市畜牧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职责,也肩负着为全省守好“北大门”的重任。为肩负起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这一历史重任,德州一是加强动物防疫队伍建设,着力解决有人干事的问题。由于历史和经济方面的原因,德州基层动物防疫队伍比较薄弱,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为解决这一难题,早在兽医体制改革尚未提上国家议事日程的2004年,我市就通过整合现有资源,在全市125个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急成立了集动物防疫、技术推广、行业管理、畜牧发展四项职能于一身的乡镇畜牧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各乡镇分管副书记或副乡镇长兼任,同时在各村设立了动物防疫员,初步建立起基层动物防疫队伍。2006年,市编委又批准成立了“德州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为市畜牧局直属的正科级全额事业单位,新增编制5人。今年,他们又制定了全市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全市动物防疫队伍的正规化建设即将展开。二是加大经费投入,着力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在市县两级政府和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多方面的努力,这项工作也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近两年,市县两级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经费都大幅增加,为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三是抓好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防控手段。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几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德州11个县市区的“动物防疫站建设”项目已基本完成,其中5个已通过农业部验收,项目总投资184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740万元。四是加大防控力度,严防疫情发生。近年来,全市坚持“预防为主”和“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群防群控”的方针,通过狠抓畜禽强制免疫、动物及其产品检疫、动物防疫监督、疫情监测、消毒灭源、应急准备、宣传引导等综合防控措施的落实,内防外堵,严防死守,夺取了历次防控工作的胜利,连续6年保持了无疫情发生的好形势,有效保护了全市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守住了山东“北大门”。同时,全市还通过加强饲料兽药监管、发展健康养殖等措施,建成一批标准化养殖场和小区,其中柳庄养猪小区被列为全国标准化养殖小区示范点,从而有效地保障了畜产品的卫生安全,近年来震动全国的“瘦肉精”、“苏丹红”等事件在全市无一例发生。

      [NextPage]

      “十一五”期间,德州畜牧工作将继续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保护”的方针不动摇,以建立技术密集、资源节约、安全卫生、优质高效、环境友好的现代畜牧生产体系为主攻方向,壮大生猪、奶牛、家禽、肉牛四大产业集群,提升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现代化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畜牧业持续、科学、健康发展,为全市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再作新贡献。

    (审核编辑: 刘刘刘)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