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声音:“私宰肉”真有那么大危害吗?

供稿:刘刘刘

点击:

A+A-

相关行业: 食品深加工

关键词:

    我要投稿

      所谓“私宰肉”,真有那么大的危害吗?数千年的自然经济时期,中国人哪个不是“私养”、“私宰”的?不要扯远了,就算是现在,十三亿中国人中占大部分的农村人口和小城镇人口,甚至包括九十年代以前出生的大城市人,谁不是吃“私宰肉”大的?由于中国人普遍具有熟食习惯,所谓“私宰肉”的卫生安全问题,更是被大大夸张了。“私宰肉”到底“危害”了谁?与其说是普通市民,不如说是少数企图垄断市场的大型供销企业更贴切得多。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需要先了解一下这个行业的特点。

      生猪的来源有两种:1)大型养殖场或养殖专业户,2)农户散养。对于大型养殖场或养殖专业户来说,由于他们的投入大,风险高,与大型供销企业(例如现在有许多鲜活产品配送公司)签订长期供货协议是比较稳妥的选择。由于这些大场大户专业化生产,成本较低,他们与大型供销企业的供货价格也可以较低。供销企业一般有自己的(或合作性的)持牌屠场,屠宰后再供应给超市和饭店酒楼、机关企业等,赚取其中的加工费和差价。

      但是对于农户散养的猪只,这些供销企业就鞭长莫及了。首先,农户自养的生猪成本高,难以卖到大场大户的价格水平。如果硬要压低收购价格,农户宁可不卖,留着自己吃,或者等价钱好时再卖。因为是散养,这个风险不大(这里要注意,单只成本高不意味着总风险高,因为散养的生猪数量少)。其次,这些自养的猪只很分散,若要搜集,需要每村每户地去跑,很累很花时间。这也不是大型供销企业的经营优势所在。

      此时,“私宰”经营者出现了。他们不辞劳苦,逐村逐户地去搜集这些农户散养的猪只,并提供比大型供销企业更高的、农户可接受的价钱。由于他们是“无牌”经营,不需要支付那些乱七八糟、莫名其妙的管理费;由于每个“私宰场”的规模不大,屋租低廉,他们也不需要购买机器,只是用成本最低的人力劳动,因此他们可以向市场提供比大型供销企业更低价钱的猪肉。应该说,“私宰”行业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是辛勤工作,而且对社会有益的劳动者。

      每天销毁500吨私宰肉,即意味着100万斤。不清楚这是指生猪还是可食部分。即使可食部分打个四折,也有40万斤,如果每个城市人平均每天吃二两猪肉,约可满足30万市民一周的需要。现在好了,“私宰” 灭了,绊脚石搬走了,大型供销企业垄断了市场供给,还不痛宰你们一顿?你们就乖乖地买“放心肉”去吧!现在“媒体”和“舆论”上的“砖家”们又来分析、抱怨供销渠道的“暴利”了,大概他们也被宰痛了。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当初吹弹拉打为打击“私宰”喝彩庆功的也少不了这批笔杆子。他们应有此报。只可惜,绝大多数普通市民是无辜的受害者。尽管说去吧,有什么用吗?不过就象房价,有个鸟~~

      又有人说,“私宰肉”肉质老,可食性差云云。或许有部份情况确是如此,这也是农户散养猪只难以根本解决的问题。但首先从价钱上就已经将档次分开了。到底是花多一些钱吃某些部门不停宣扬的“放心肉”,还是花少一些钱吃不太好味道的“私宰肉”,这应是消费者自己选择的问题。而关键是,消费者有选择的权利,你不能变相限制,甚至直接剥夺他们的选择权利。很现实的问题是,中国社会仍将长期处于转型阶段,各阶层的收入差距仍将长期处于较大的水平。打击、扫荡“私宰肉”,与及其他各行各业的所谓“黑个体”(如流动摊贩等)的结果,不仅是使这些从业人员工作无着,生活无计,也必将使低收入人群不得不去买他们本来买不起也不必买的商品,大大增加他们生活的压力和困难,进而积累、酝酿更为广泛和深重的抱怨以至仇恨。大局稳定,社会和谐,从何谈起?从何而来?

    (审核编辑: 刘刘刘)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