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养猪业以猪料比价衡量养猪盈利的时期已经到来

供稿:刘刘刘

点击:

A+A-

相关行业:

关键词:

    我要投稿

      我国养猪业规模化速度加快以猪料比价衡量养猪盈利的时期已经到来

      冯永辉(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信息中心)

      摘要:长期以来,反映我国养猪业盈亏情况的主要标准有两个:猪粮比价和猪料比价。但因我国养猪规模化程度高低决定了工业饲料在养猪业中的推广情况,在养猪业规模化程度较低的过去,猪粮比价较好反映了养猪业的实际盈亏情况。自2003年“非典”至今,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频繁大幅波动、“禽流感”的爆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加快了我国散养户退出养殖业,社会大量资金流入养猪业,养猪业规模化程度迅速提高,工业饲料推广加快,普及率大幅提高。养殖业、饲料业进入新的健康快速发展期,在此背景下,猪粮比价与猪料比价相比,后者能更好地反映养猪效益。养猪盈亏平衡线为:猪料比价4.0左右。

      关键词:规模化;猪料比价;盈亏平衡;养猪效益

      猪料比价:活猪价格/配合料价格=料重比*(总投入成本/饲料成本)

      从经济学角度看,养猪产出与投入的差即为养猪盈利。产出:活猪出栏销售所得收入;投入:主要包括饲料、水电费用、占地、疾病预防及治疗、固定设施投入(折旧)、人力成本等。不同时期,养猪投入并不相同,但饲料成本始终占主要部分,在70-90%。养猪盈亏平衡即为:投入=产出:

      公式1:玉米等能量原料价格*添加比+豆粕等蛋白原料价格*添加比+其他=配合料价格

      公式2:配合饲料价格*料重比*猪出栏体重=饲料成本

      公式3:饲料成本+水电费+疾病预防费用+固定设施折旧+人力成本等=总投入成本

      公式4:活猪价格*活猪出栏体重=总产出

    投入=产出,由以上各公式推出:

      猪料比价:活猪价格/配合料价格=料重比*(总投入成本/饲料成本)

      猪粮比价及其衡量养猪盈利情况时的两面性

      活猪价格/玉米价格即为猪粮比价。饲料成本占养猪生产投入的主要部分,玉米在饲料中的添加量为60-80%,以猪粮比价衡量养猪盈利情况存在两面性,因时而异。

      合理性:当分散养殖在养猪业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工业饲料产品未得到推广,豆粕等蛋白原料成本占配合料成本较低时,散养户养猪生产投入中,玉米成本占总投入的比远高于其他原料在配合料中所占比例时,猪粮比价能够较好反映养猪户的投入产出比,即盈利(效益)情况。

      但此情况下,因饲料营养水平不能达到“全价”,因此,饲料转化率较低,料重比普遍在3.8以上,甚至4.0以上,而且,因为饲料营养水平较低,猪生长期较长,抵抗力差,在猪舍环境较差、饲养管理水平不高时,极易被疾病感染、发病,从而导致死亡率较高,产出减少,总投入增加。

      若料重比为3.8,饲料成本占总投入的80%,玉米成本占饲料成本的85%左右的情况下,猪粮比价即在5.5左右,这说明,猪粮比价在此前提下能较好的反映养猪盈利情况。

      不合理性:猪只发挥最大生长潜能、养猪盈利最大化的前提是日粮营养水平满足猪只每日的基础代谢和生长需求,在此前提下,做好免疫、饲养管理工作,减少猪只发病、染病几率,从而降低损失,增加产出。 若猪只的日粮组成以玉米等能量饲料为主,而蛋白、维生素、微量元素需求难以满足需求,势必影响到其生长性能的发挥,和养猪盈利情况。以猪粮比价衡量养猪盈利,而忽略蛋白原料等价格的波动所带来的影响,存在相当的不合理性。

      猪料比价及衡量养猪盈利的前提条件是养猪规模化程度要高

      活猪价格:育肥猪配合饲料价格为猪料比价。由上述分析可知,当农户散养在养猪业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时,工业饲料难以在养猪生产中得到广泛推广,以猪料比价很难全面、真实反映养猪盈利情况。因此,其前提是工业饲料得到推广、普及。

      因此,是以猪粮比价更能反映养猪盈利情况,还是以猪料比价更能反映养猪盈利情况,其关键决定因素在于:工业饲料是否在养猪生产中得到广泛推广!而养猪生产的规模化程度直接影响到工业饲料的推广。因此,养猪规模化程度的高低,决定不同时期以不同标准反映养猪盈利情况。

    分散饲养与规模化饲养的利弊分析

      年出栏育肥猪50头以上为规模饲养,50头以下为分散饲养。

    分散饲养利弊分析

      分散饲养优点:长期以来,分散饲养是我国养殖业生产的主要模式。这一模式在我国有悠久的传统,符合我国的资源条件,同时也适应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水平。(1)分散饲养可以充分利用农作物副产品等非常规饲料,减少饲料用粮,节约资源;(2)可以提供大量的农家肥,改善土壤,降低种植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3)因其投入较少,所以与大型的养殖场相比,更能抵御畜产品的市场波动;(4)可以充分利用农村廉价劳动力,解缓就业压力,有效促进农民收入,特别是现金收入的增长;(5)从对饲料安全的影响来看,其积极的一面是:分散饲养饲料产品使用量少,发生饲料安全问题的几率相对较低。

      分散饲养缺点:(1)畜禽疫病防治、饲养条件相对较差,科学养殖方面的知识相对欠缺,不利于疫病的防治;(2)不利于工业饲料的推广,猪只的生产性能难易最大程度发挥,饲料转化率低;(3)从对饲料安全的影响来看,其负面影响更大:虽然分散饲养对饲料产品的使用量较少,但因不合理使用而造成安全问题的可能性却比较大;(4)千家万户分散饲养加大了技术服务和监督管理的难度,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难以及时发现,一旦发生问题,特别是传染性疫病,很容易扩散,造成大范围的影响。

    规模饲养利弊分析

      规模饲养优点:(1)在疫病防治、科学饲养管理、养殖技术方面优势明显,生产效率高,有利于疫病的防治;(2)综合养殖效益相对较好且稳定;(3)能够长期、较稳定地为社会提供安全的畜禽产品,有利于食品安全的监控;(4)较大程度发挥猪只生长性能,提高我国畜禽产品的质量,有利于扩大我国的畜禽产品出口;(5)有利于工业饲料产品的推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规模饲养缺点:(1)一次性固定投资过大,成本回收较慢,风险相对较大;(2)配套除污设施不够完善,给生态环境造成相当程度的污染。

      综合以上对分散饲养、规模饲养的利弊分析不难看出,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疫病防治问题以及畜产品出口需求等成为支持规模饲养发展的有利因素。人们的食品消费观念、消费水平、城市化进程、社会经济发展程度是推动规模化养殖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动力的强大推动作用在近两年开始显现,特别是养猪业进入第3个盈利周期后,尤为明显。

      以养猪盈利周期变化、养猪业规模化发展历程确定“以猪料比价衡量养猪盈利情况”的时期已经到来

     

     

      如图1,1996年至2004年,我国养猪业共出现过3大盈利周期,但以猪粮比价和猪料比价反映3大盈利周期期间养猪盈利情况均出现较大偏差,吻合度均不高,原因何在?哪一个更能反映养猪盈利情况?

      第1盈利周期:养猪业规模化程度低,猪粮比价更能反映养猪盈利情况

     

     

      如图2所示,第一盈利周期(1996年8月-1998年3月)前期,猪价、玉米价、饲料价均处于较高价位,但随后玉米价大幅下跌,配合饲料价基本平稳,而猪价上涨,猪粮比价迅速攀升。养猪盈利相当可观,养殖户开始认识、接受工业饲料产品。我国饲料工业迎来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起步阶段后第一个快速发展期,但受社会经济水平仍较低以及传统养殖观念影响,养猪规模化程度仍较低,年出栏50头以下的养殖户生猪出栏量占总出栏量的比在85%以上,玉米仍是养殖户生产投入的主要部分,所以,以猪粮比价反映养猪实际盈利较为合理。

      第2盈利周期:养猪规模化程度有所提高,但散养仍占主导地位,猪粮比价较合理

      此盈利周期(1999年9月-2001年3月)两条曲线吻合度偏差较大。原因为:猪价、玉米价、配合饲料价格均较低(如图2),盈利水平不高,若用配合料,成本增加,养殖户采用配合料积极性低,玉米价格跌至0.40-0.50元/斤,加大玉米用量,养殖业规模化程度虽有所提高,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年出栏50头以下的养殖户生猪出栏量占总出栏量的比在75-80%(如图3)。因此,此周期猪粮比价仍能较好反映养猪盈利。

     

     

      第3盈利周期:养猪规模化发展加快,猪料比价较能反映养猪盈利

    养猪业规模化速度加快

      2003年8月份后,我国养猪业进入第3个盈利周期,一直持续至今,已维持了17个月,预计将持续至2005年下半年(请参考《饲料广角》2004年第24期《我国养猪业迎来近10年最长盈利周期》)。此周期两条曲线吻合度不高(如图1、5),原因主要是:期间,我国养猪规模化程度明显加快,工业饲料得到快速推广。

      据有关统计,2003年年出栏50头以下的养殖户生猪出栏量占总出栏量的比降至71.3%,年出栏50头以上养殖户出栏量占总出栏量的比升至28.7%;另据有关机构调查预测,2004年此两项指标将分别降至67%左右和升至33%左右。

      另据有关部门调查和统计,预计2004年全国配合饲料总产量6822万吨,同比增长6.1%;浓缩饲料为2080万吨,同比增长6.2%,同比下降5个百分点;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为 364万吨,同比增长11.8%。其中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增幅最快,这主要是自配料快速增长等因素的作用。浓缩料增速下降,预混料增速加快,还进一步说明规模养猪户明显增加。图4中2003年年出栏肉猪500-2999头和100-499头的养殖户数量同比分别增长了23.09%和16.95%,2004年规模化速度快于2003年,可以推测,2004年规模养殖户数量增幅将更大,散养户逐渐退出养殖业。

     

     

    养猪业规模化速度加快的原因

      2003年“非典”过后,人们的观念开始转变,更加关注“公共卫生”“食品安全”;2004年初的“禽流感”疫情、“阜阳奶粉事件”--------让人们的目光再次聚焦“肉蛋奶”食品安全,省、区、市陆续出台“畜禽饲养管理条例”、实施“猪肉市场准入制”--------;2003年10月份至今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大幅波动,市场风险增大,散养户力不从心;“城市化”进程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畜禽粪便污染对环境的破坏日益受到关注,相关条例陆续出台;入世3年后的2005年将有诸多涉农保护措施到期,为增强我国畜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提高畜禽产品质量迫在眉睫----------诸多环境因素下,分散饲养的弊端日益显现,生存空间逐渐缩小,加快退出“历史舞台”,而规模饲养发展空间因此得到快速拓展。

     

     

    猪料比价较能反映养猪盈利

      图1和图5显示,2003年8月份后,猪料比价和猪粮比价两曲线吻合度不高。而通过详细成本核算所得的实际盈利变化曲线均高于上述两曲线。原因何在?

     

     

      2003年9月份后豆粕等原料开始大幅飙升(如图7)且频繁波动,带动玉米、配合料价格大幅飙升,饲料成本大幅增加,养殖户风险意识增强,普遍采用自配料(预混料产量快速增长),降低成本。但受日粮营养水平应满足生长需求所限,过低将导致猪只抵抗力下降易感染疾病,养殖户自配料成本仅略低于购买配合料成本。猪料比价较猪粮比价反映的养猪盈利情况与实际盈利更贴近(如图6)。因此,随着规模化的快速发展,猪料比价将更能反映养猪盈利情况。

     

    注:本文写于2004年12月,未在媒体上发表。

    (审核编辑: 刘刘刘)

      回盛股份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