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化革命引领中国养殖行业发展

供稿:刘刘刘

点击:

A+A-

相关行业: 屠宰加工 设备

关键词:

    我要投稿

      事实上,养殖行业的淘汰整合从2007、2008年前后就开始进行了,但由于行业庞大,从业者众多,同时受经营理念、消费水平提升速度限制,整合进程随行业利润周期时缓时急。我们认为,产业快速升级势在必行,规模化整合、完善产业链条、产区化布局、资本化运作、更广泛参与国际化分工,将成为我国养殖行业的未来调整方向。

      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是产业升级的基础。非规模化养殖由于资金投入少,技术水平低,管理粗放,不利于控制质量。目前养殖行业散养林立的现状,直接造成市场监管困难,容易引发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同时,部分非规模化养殖主体受利益驱使,非法使用有害药品添加剂,造成养殖产品中有害物质残留,影响消费者身体健康。相对来说,规模化经营利于执法部门监管,特别是大型上市公司更容易受到广泛的社会监督,发生卫生事故的概率低于散养企业。非规模化养殖由于资金、技术、管理等条件限制,成本控制难度大,不仅制约生产效率的提高,也不利于抵御市场风险。在每次行业性亏损时,都有大量非规模化养殖主体被淘汰出市场,从而导致市场供应能力和市场价格出现大幅波动;而规模化企业则可以通过产业链条延伸,实现成本和利润的合理转移,有效控制风险,在萧条期通常能加速扩大规模。

      “全产业链”,似乎已经成了时下投资界的热门词汇,在养殖行业尤其如此,但双汇“瘦肉精”事件给投资者敲响了警钟--我们离真正完善的产业链条相距甚远。我们认为,要完善行业内企业的产业链条,需要在五个层次上做好功课:

      第一个层次是原料采购与饲料加工环节。由于我国耕地可开发潜力越来越小,国内饲粮供应将越来越紧缺,玉米之类的品种采购竞争将不断加剧,因此,如何保障企业生产安全,控制采购成本,减少原料供应和库存风险都变得日益重要。目前部分大型企业已经在原粮收储方面探索出较为有效的模式,这些企业根据自身资源特点,采取在产区或港口收库、租库或代收代存等形式保证粮源,依托港口、铁路等物流基础及时保障输送,并在期货市场合理套保锁定风险,既保障了自身原料供应,降低了采购成本,还有能力进行对其他企业的贸易性供应,实现多样化收入。在整个行业链条中,饲料加工是产能过剩最为严重的环节,也是淘汰整合的有效突破点。原有众多的中小饲料企业普遍面临利润持续性不足、资金短缺、市场竞争过于激烈等问题,生存困难,这给大型企业提供了极好的扩张环境和兼并条件。近几年,部分集团化经营的大型饲料企业发展迅速,如六合、新希望、正大等龙头企业,他们大举收购兼并中小饲料厂,在短期内实现了生产销售网络的全国化布局。资源的整合集中一方面带来了品牌效应,强化了安全性保障,另一方面在采购、物流、加工、销售等环节也都产生了规模效应。

      第二个层次是自繁自养,尤其是生猪领域。“瘦肉精”事件的关键问题就是传统的“订单+农户”,或者无序向非规模化养殖主体采购,而企业在品牌化过程中却没有自己所应该控制的核心产品。我们在前两年对山东外向型禽类养殖企业考察时就发现,个别企业已经退出了订单式经营模式,实现了自繁自养,这主要是因为订单质量要求极为严格,企业不敢承担失去海外市场的风险。目前国内大型企业仍多采用“订单+农户”的传统模式,只有个别企业采用了“订单+中小规模化养殖厂”模式,但这种模式仍然无法全面排除因利益分离带来的质量风险。母猪自养也是保证持续存栏能力的关键所在,是生猪产品质量水平控制的源头,只有保证可繁母猪数量持续稳定,才能在市场整体存栏不足情况下实现有效补栏。

      母猪良种的培育,还直接影响着生猪肉食质量和性价比产出能力。仔猪自繁则保证了品种的统一和稳定,既可以节约补栏成本,又能创造高附加值。

      第三个层次是精深加工。单纯的上游产品繁育养殖存在较大风险,因其利润水平偏低,尤其在国内全行业处于淘汰整合的历史时期,产品供需关系及价格行情波动较大,很容易蒙受损失。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将屠宰与精深加工结合,可以有效转移上游成本波动带来的风险,增加企业效益。这一环节对于目前规模型企业来说并不困难。另外,配套服务环节的整合利用也有助于公司利润增加,例如双汇在2010年重组之际将印刷包装等下游企业打包上市,就大幅提升了企业的利润增加能力。

      第四个层次是销售。有了过硬的产品,就可以针对不同消费需求,制定销售策略。对于大型企业来说,塑造品牌形象,培养消费者忠诚度,不仅可以扩大市场占有率,也是增加单位产品销售利润的必由之路。此外,连锁化、标准化的销售网络也必不可少,合理的直销、代理等途径对保证企业信誉、优化服务都至关重要。

      第五个层次是技术研发。饲料生产方面,要研究开发更灵活更科学的配方,既要保证肉粮转换效率,又要兼顾到饲料原料成本变化,能根据不同品种价差最优化配置原料比例。在生猪自繁自养方面,要加强良种引进,特别是自主开发能力,为企业和市场提供优质品种;同时不断改进技术,提高生猪生长效率和食用价值。在下游开发方面,要优化屠宰、分割、精深加工、包装等技术,降低企业成本,促进市场销售。

      行业的产区化集中布局势在必行。以往养殖接近销区,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的珠三角、华北、四川、长三角等区域,虽然有利于产品就近销售,但也受到原料供应与运输、土地及人力成本偏高、环境污染等因素制约。近几年,东北粮食产区养殖业发展较快,在全国的比重逐渐加大。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东北产区养殖产品消费增多,更重要的是靠近原料产地,避免了物流和采购带来的额外风险。如果能在包装和配送方面进行有效升级,东北等粮食产区将以更低廉的原料、土地、人工等成本优势为全国提供更高比例的养殖产品。

      要发展全产业链,打造产业航母,势必要加强资本化运作。企业可以通过上市等形式向社会融资,以进一步增强兼并收购的实力,扩大规模,同时延长产业链条,拓展市场业务。另外,随着产业链条的延伸,涉及商品的价格波动风险因素也在增多,需要借助期货套利等形式锁定利润,对冲上下游的产品价格风险。

      从更长远的 角度来看,国内养殖行业还要做好参与国际化分工的准备工作。中国人口仍在惯性增加,对养殖产品的消费需求持续扩大,仅仅依赖国内资源已经难以满足国内需要。中国对国际农产品的进口将呈持续扩大趋势,相关企业一方面要利用好进口可能带来的廉价采购机会,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应对外来性竞争压力。在局部范围内,中国养殖产品出口机会也较多,特别是高附加值产品。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有利于维持中国农产品供需平衡,也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要。

    (审核编辑: 刘刘刘)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评论)
        加载更多